几番探查过后,李樵落在一处栽了竹子的偏院里。四周的风似乎突然凉了下来,依稀带来一股煎药过后的苦味。
不同于方才那些庭院中板正的石砖地面,眼下他正踩在一片细碎的石子之上,一条人为铺设的小径自屋门延伸至竹林旁的月门,小径两边一株花草也未栽种。
西侧,竹林,隔窗可闻。
这里应当就是那日苏沐禾口中提到过的、康仁寿曾落脚过的别苑。
四周很安静,似乎并没有人在附近起居走动。
李樵蹲下身子查看小径四周的石子。他看得很仔细,一颗颗拿起又一颗颗放下,看完表层的几颗,又往地下深处探寻,断断续续看过十几步后终于停了下来。
这里的石子很干净,不仅一点血污也瞧不见,就连被翻动打乱的痕迹也几乎没有。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九皋的雨水多,有钱人家能用玉石铺陈院子便不会露出半寸土地,这些碎石坚硬耐磨、方便打理,雨下过后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整洁。
他想了想,捏起一颗石子瞧了瞧,又走到靠近墙根的犄角旮旯处捡起一颗,将两颗石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了一番。
指甲盖大小的两颗青玉石,大小都几乎一模一样,颜色也极其相近,若非要从中挑出一些差别来,便是其中一颗的棱角似乎更尖锐些,而另一颗则不怎么明显。
但只这一点差别,对李樵来说便已足够了。
就算是再坚硬的玉石,风吹雨打、曝露磨损,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如今几步之隔的两处地方,石子的磨损程度却有着一眼可见的分别,且偏僻处磨损反而更多,只能说明这院子靠近中间位置的石子是被换过的。
大户人家做院子时喜欢一步到位,只因宅院落成后再做改动便是“兴土木”,不利家宅安稳。此处是偏院,更加不会经常更换院中铺面的石子。除非是这里发生过什么,而有人想要尽可能严谨地抹去一切痕迹,以求不留后患……
李樵将那两枚石子放回原处,正要往那院中静悄悄的几间屋子而去,突然听得远处传来一阵细微响动,当下就势飞身隐入廊间斗拱之下。
他今日穿的那件小厮衣裳的衣摆方才消失在阴影中,下一刻,一道紫色身影从竹林另一侧走来,步子又轻又快。
黄昏时分的光斑驳投在竹林间,片刻后照出一张清丽婢女的脸来。只见她左右看了看,便钻入竹林茂密之处,稍加停顿后,竟在那压瓦描花的□□上推开一扇暗门来,随即一个闪身进了隔壁的院子。
沿着院中长廊走至尽头,一身紫衣的婢女心俞熟门熟路地迈进一间垂着竹帘的房间。
房间内烟气缭绕,五名丫鬟在其间穿梭忙碌着,听到响动连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行礼。心俞摆摆手,只低声问道。
“小海,酉时的药备好了吗?”
名唤小海的丫鬟当即点头道。
“回心俞姑娘,一早便备下了。一直在炉子上热着,不敢离人。”
心俞点点头,目光落在一旁那只冒着热气的陶罐上。
“今晚半点差错也不能出,这药送去前我得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