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么样,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也没听说这位神童再有什么文章诗作,可见天纵奇才毕竟罕见。”
文人之间的名气总是通过文章诗作等流传开来的。
当年杨白羽三岁就会写诗做文章,着实让杨文大大长了脸,以杨家本身在良州的名气,杨白羽“天才”“神童”的名头就轻易传遍了良州。
杨文与《伤仲永》那位父亲差不多,外出赴宴也时常带着小杨白羽,不过谁也没想到他五岁时会有那场意外,从此性子大变,连说话都很少,遑论什么写文作诗。
当年王晖这批人也不过是十来岁的少年,正值意气风发,谁也不服谁的时候,突然出现个三四岁的小娃娃压在他们头上,他们当然不爽,便要了这位“神童”的诗作文章来传阅批判。
其他诗作倒还好,唯有一篇《良禾赋》写得甚妙,以他的年纪,确实无甚可指摘的。
后来杨白羽不再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原先几年常有议论猜测的,或惋惜或奚落,随着时间过去,也渐渐不再被人提起,仿佛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可如今这传说中的主人公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倒让这群人不禁生出些奇幻之感。
杨白羽搭在双腿上的手微微蜷起,盯着王晖,嗓音冷淡。
“我不过说实话而已,王举人。”
第50章
王晖微眯了下眼,望着眼前的少年没有说话。
但他居高临下的眼神让杨白羽很不爽,他冷冷抬眸:“有事吗?”
王晖脸上重新挂了笑。
“你认识我?”
杨白羽轻撇了下嘴,不屑于回答。
方才他们走过来时,喊了他的字,又说什么将来会试,他当然就知道了,这并不是什么难思考的点。
“我问你,你就是当年写《良禾赋》那个小娃娃吗?”
有人问。
杨白羽看过去,见是一身形精瘦的男子,穿着一身蓝色长袍。
《良禾赋》……他都快忘了,那是他四岁的时候写的,那时跟着父亲去赴宴,宴会上来的都是跟杨家有生意往来的人,粮商、菜商、冰商等,不知哪位在席间谈起了当年的收成,说禾苗如何选种,如何培育,如何移栽,又说选出优良的稻种是一件极难的事,就算交给有经验的农民在肥沃的良田上去播种,最后收成什么样还是看天。
即便再优良的品种也不一定就能收获丰满的稻谷,遇上干旱或洪涝又或者蝗灾,都可能颗粒无收,甚至禾苗还会患各种谷病,用各种办法也难治好,秋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株株稻穗秕粒【1】。
他听得起劲,所以当父亲让他写篇文章的时候,他顺手就写了《良禾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一副稻子高植株,大稻粒,满收获的愿景。
用云纱的话来说,那就好像是一个小孩子涂鸦了一副描写童话故事的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