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1 / 2)

🎁美女直播

*

大宋的官职差遣制度对本朝人来说都头疼的很,按照正常逻辑从高品到低品是贬谪,但是在大宋却可能是升迁。

官职差遣中“官”定品级,大宋开国几乎照搬唐朝的结构制度,文臣官阶由唐朝的职事官演变而来。

但是前朝的职事官有具体的职务,地位高低不单单由品级决定,而本朝的官没有具体的职务,又没有根据实际的地位重新厘定品级,这就导致即便不看差遣也有某些低级官职比高级官职地位更高。

苏景殊从登州回到京城後是殿中丞、直集贤院、同判司农司事,去西北则是监察御史、直集贤院、管勾永兴军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看品级是从从五品上降到正八品上,但是在大宋的官场上却是妥妥的升迁。

就算俸禄降级也是升迁。

他才进官场没几年,散官阶、寄禄官阶、职、差遣、勳、爵混到一起也要算好久才能算明白,别人怎麽算他不管,反正在他这里只看品级。

不是他强词夺理,而是本朝这职官制度有问题。

承袭自唐代的散官阶一共二十九阶,这个来确定官员的官服穿什麽颜色。

寄禄官阶也叫本官阶,就是官职差遣中的官,用来确定官员的俸禄,他这种有进士出身的官员迁转序列三十五阶,没有进士出身的迁转序列足足四十二阶。

光官阶就冗杂成这样,後面的职衔差遣勳爵就更不用说了。

小小苏大人坚定的认为,从京城到地方就是被贬,从五品到八品就是被贬,俸禄减少就是被贬,天王老子来了他也是被贬。

至于其他人的看法,那不重要。

所有知情人:……

没理也要搅三分,让他占理还能得了?

滚滚滚!赶紧滚!

打不得杀不得还骂不过,天底下哪有这麽气人的事?

于是乎,苏大人新的任命书下来之後,朝中的弹劾换成西北的战报一封接一封送到御前。

各方默契的展开合作,只想让这活阎王赶紧离开京城。

眼不见心不烦。

官家看着手边的一封封战报,笑意不达眼底。

战报的急促像是西夏举国来攻,实际上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这麽大张旗鼓只是为了让苏子安尽早离开京城,看来查到的贪官还是太少。

看来西北战场上的花销的确不用发愁,因为士大夫的家底比他想象中的厚实的多。

呵。

苏景殊不知道某些蠢货弄巧成拙让官家更加坚定整顿官场的决心,幸好他不知道,不然他还能再悄咪咪拉一波仇恨。

有官家和老王在前面扛着,他这种小透明只要不在京城就不会有人在意。

王安石不介意给这花招叠出的臭小子背锅,虽然知道这小子外派是为了避风头,但是还是感觉不放心。

亲儿子去地方历练都没这麽提心吊胆。

老王在家转来转去,到政事堂後继续转来转去,到底还是没忍住把即将奔赴西北的小惹事精提溜到跟前叮嘱。

西夏以两座焚毁後的寨基换绥州的阴谋诡计以失败告终,只要绥州能牢牢掌握在大宋手中,西夏的东南屏障便不足为虑,以绥州为中心来收复整个横山地区也指日可待。

官家对西北的战局非常看重,王子纯去秦凤路开拓河湟关系到日後平夏的成败,苏子安去永兴军路也不能掉以轻心。

绥州是西夏的募兵地之一,梁太後几次谋求未果,现在还学着大宋在绥州附近修堡寨,还一修就是八座,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别的动作。

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郭逵是狄青之後第二个任枢密使的武将,能让担任过枢密使的名将坐镇绥州,可见官家对那边的重视。

去西北少不得和西北各州的主官打交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怕是除了狄青哪个都不好相处。

他已经将各州主官的情况写成小册子,臭小子趁路上有空多看看,免得到时候被人针对还不知道为什麽。

苏景殊感动的热泪盈眶,谢过掏心掏肺的王叔父後转头就回家让他爹看看什麽样的爹才是合格的爹。

然後他就又双叒一次被轰出了家门。

西北路途遥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离开不会再中途回京。

得到消息的庞昱很伤心,小夥伴在登州的话他还能想法子找过去,西北边境太危险,他爹肯定不会同意让他过去。

子安到地方别忘了给他们写信,遇到好玩的事情也别忘了给他们写信,有啥特産也别忘了往京城寄,人可以不在京城,但是特産和信得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苏子安你就安心的走吧。

苏景殊:???

怎麽听着那麽奇怪?

算了,庞衙内文化水平不高是衆所周知的事情,看在马上要离开的份儿上原谅他。

庞昱还在眼泪汪汪的絮絮叨叨,恨不得变成挂件跟去西北,“子安放心,我留在京城监督赵清卖眼镜,一定不会让他在账本上做手脚。”

王府不能抄,那就在根本上杜绝那家夥贪污受贿的念头。

唉,他也就只能干点监督的活儿了。

“本世子清清白白!你凭什麽胡说八道!”赵世子很生气,当场开始和庞衙内对骂,“你才贪污!你全家都贪污!”

庞昱拍桌而起,“滚滚滚!我爹两袖清风高风亮节!你才全家都贪污!”

苏景殊被他们的口无遮拦吓一大跳,“冷静!冷静!大家都清白!”

私底下吵架怎麽说都没事,在外面可不敢这麽说。

太子殿下啜了口水,面色如常,“没事,不清白他们俩也不敢这麽吵。”

苏景殊:……

搞不懂你们皇亲国戚。

小小苏大人被临行前的小聚弄得身心俱疲,聚完之後打起精神去买买买。

虽然狄大元帅在以往的信里介绍了许多西北的风土人情,但是还是得防备水土不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总之就是感觉需要就带上。

这次不光有白五爷这等江湖高手随行,还有禁军护送,应该没有劫匪敢在官道上劫禁军。

临行前白玉堂被官家喊去密谋了大半天,连太子殿下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麽,只知道白五爷离开皇宫时嘚瑟的恨不得能上天。

什麽情况?抄家大业要拓展到西北了?

太子殿下去他爹那儿打听,然而平时恨不得直接把天下交给他的亲爹这次却只是笑笑什麽都没说。

有古怪。

苏景殊被他们家小金大腿拉着嘀嘀咕咕说了半晌,郑重其事的保证道,“殿下莫急,五爷藏不住事,我路上慢慢打探。”

“路上小心。”最近个头开始往上窜的太子殿下拍拍小夥伴的肩膀,“遇到麻烦就去找狄元帅,狄元帅解决不了的话再去找乐平姑奶奶。放心,西北地界儿没人敢得罪她。”

车队整整齐齐准备出发,前来送行的程夫人正依依不舍的抹眼泪,听完太子殿下的叮嘱离别的伤感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老苏父爱无声面色深沉,根本不担心他们家臭小子在外面会吃亏。

旁边,白玉堂还在试图诱惑展昭,“西北比京城好玩多了,而且没那麽多条条框框,你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去?”

今时不同往日,到地方後他们俩就是西北六扇门的鼠猫双煞,比留在京城巡街抓蟊贼威风多了。

展昭瞥了他一眼,幽幽开口,“你是不是忘了我刚被借去卢大哥身边帮忙?”

这几个月六扇门的忙碌程度丝毫不逊开封府,这家夥一走他的清闲日子也到头了,还想让他去西北开荒?

已经走入正轨的六扇门衙门都这麽多事儿,新成立的六扇门衙门能有闲工夫吗?

不去!打死都不去!

白五爷遗憾的放弃诱拐御猫,等他们苏大人告别家人钻进马车,这才走到最前方带着车队离开。

车轮轱辘轱辘慢慢吞吞,按照这个速度怕是得大半个月才能到地方。

西北天高地远,越走官道上的行人越少。

苏景殊一行不赶时间,开始时还能夜夜宿在城中驿馆,後边城池之间间隔太远,禁军入村寨容易惊扰百姓,车队只能在郊外停歇。

这年头的军队不像後世那麽得人心,百姓分不清禁军厢军,更不知道兵丁是哪个番号的军队里出来的,在他们眼里兵就是匪,士兵进村和土匪进村没什麽区别。

当兵的对他们在百姓中的形象很清楚,平时可以不在意,护送官员上任的路上不能不在意。

品级高的官员上任都要有禁军护送,护送途中要是出现惊扰百姓的事情,他们回京复命的时候大概率还得带上弹劾他们的奏疏。

夜宿郊外颇有野趣,不怕冷的话可以躺在火堆旁边看星星,如果半夜没有越来越近狼嚎的话就更好了。

离京城越远越荒凉,难怪都说西北苦寒,这漫天的黄沙别的地方还真见不到。

秋冬尚且如此,春天刮起沙尘暴得是什麽场面?

如此不紧不慢的又走了十多天,官道尽头终于再次出现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