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景殊煞有其事的辩解他和他的小夥伴都非常好相处,觉得他们不好相处的得反思反思是不是做贼心虚。
“是是是,好相处。”姚古嘴上附和着他们家老师,心里想的却是“好相处个毛线球球”。
他已经不是那个天真单纯说什麽就信什麽的他了,现在的他有自己的判断。
他没做贼,他也不心虚,但是他还是紧张。
这也要他反思?
不应该老师自己反思一下吗?
卑微的小姚同学不敢说话,只能委委屈屈自己消化。
诶,他太难了。
州衙门口,风尘仆仆的小王大人跳下马车,看着比城墙还破的州衙眼泪汪汪,“景哥,你受苦了。”
不是说盐州的党项贵族都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吗?怎麽连办公用的州衙都不知道修?
苏景殊不明所以,都公用了贪官肯定不会在乎,他们只会修私用的豪宅,但是看到灰头土脸的小夥伴也顾不得那麽多了,俩人直接在门口对着“你受苦了”。
小姚同学站在後头摸摸鼻子不敢说话。
苦什麽啊?
州衙看着破但是里面好好的,房子能用就行不需要太好看。
小王大人在风沙中赶路吹的浑身是沙子,老师成天在外头奔波也没好哪儿去,现在“你受苦了”还有点早,等小王大人切身感受到盐州的官有多难做後再对着“你受苦了”也来得及。
门口不是说话的地方,要不进去再互诉衷肠?
王雱擦擦眼角真情实感的泪花,看到旁边挺拔如风中小白杨的小姚同学叹道,“这位就是景哥的学生吧,果然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他来之前仔细想过了,见面礼太贵重不太合适,正好小姚要准备下一届的武举,出发之前便搜集了不少适合武举考试的文章,路上闲来无事就按照武举的水平给那些文章写了注释,正好拿来当见面礼。
不用担心看不懂,他已经了解过武举考生的水平,注释都是怎麽容易理解怎麽写,没有诘屈聱牙晦涩艰深的句子。
要是还看不懂也没关系,他人就在旁边,随时可以找他请教。
不过景哥说这小子聪明的很,应该不至于连这种程度的注释都看不懂。
姚古眼含热泪道谢,这次是真的想哭了。
看这厚度,小王大人一路上是不是除了睡觉就一直在写东西?
他何德何能,怎担得起两位恩师如此费心?
苏景殊无视徒弟的无声控诉,让人领着王雱的车马小厮行李去早就准备好的宅子,他自己带小夥伴熟悉州衙。
今天刚来先不安排工作,晚上好好歇歇,明天设个接风宴顺便交接一下工作,後天再正式上任也不迟。
王小雱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要不是需要接风宴来认人他甚至想明天就上任。
姚古:……
难怪你们俩能玩一块儿去。
小姚同学看看其实并没有多厚的册子,再想想衙门里那一屋又一屋的待阅公文,心情瞬间好转。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小王大人抵达盐州,再过几天还会有两个经验丰富的知县过来,苏知州意气风发,仿佛已经看到盐州城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明天的接风宴是对外的,今天晚上他亲自下厨。
衙门所有人:好耶!
他们这儿没什麽“君子远庖厨”的说法,谁的手艺好谁受追捧,可惜他们知州大人有正经差事要干不能当专职厨子,不然各个衙门能为了争厨子打起来。
苏大人表示他的属下都太大惊小怪了,他只是往山里放了头大白猪而已,山里那麽多野猪,忽然冒出来头与衆不同还特别好吃的大白猪有什麽稀奇的?
又不是天降祥瑞路遇见麒麟,淡定淡定淡定。
就是吧,一桌杀猪菜吃完之後,附近山头里的野猪迎来了亡族灭种的危机。
好在将士们发现山里的野猪不好抓也不好吃,好吃的大白猪可遇不可求之後就不再执着进山打野猪,总算让山里的野猪家族松了口气儿。
王雱不知道州衙为什麽忽然喜气洋洋跟要过年似的,理智说应该不是为了迎接他,“今天有喜事?”
路过的小吏眉开眼笑,“大喜大喜,州衙上下为王大人到来喜不自胜,天大的喜事啊。”
王雱:受宠若惊.jpg
苏景殊无奈,“别听他们瞎说,他们就是馋。”
他们天朝人果然从古至今都爱吃,为了口猪肉甚至不惜搜山,看来还是活儿太少。
可惜他只能搞出来成年的牲畜,放出来就能收获培根、肉排的那种,要是有小崽子的话还可以试试繁育。
苏大人很少亲自下厨,每次下厨整个衙门都有口福,州衙上下都非常兴奋,消息还没传到厨房,衙门里庆祝的氛围便已经就位了。
百姓喜欢举城同庆的庆典,衙门也喜欢惠及整个衙门的聚餐、啊不、迎新宴。
边地鲜少有庆贺的机会,即便是打了胜仗後的庆功宴也会因为前面的惨烈战事而感到压抑,现在不一样,庆祝之前既没有战事又有苏大人亲自下厨做的美味佳肴,州衙上下都特别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
苏大人觉得这群本地人纯粹是压抑久了,上元节满城同庆後一不小心释放的太过,之後就再也找不回之前的感觉了。
可惜举城同庆风险太大,上次是他自己也不怀好意,所以能在狄元帅亲自坐镇的情况下大肆欢庆,近几年内怕是没有第二次举城同庆的机会。
定边城是新建的城,城池不大且人少,全城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时安保工作很好做。
盐州这情况就算了,他怕搞庆典的消息刚放出去西夏就派成百上千个特种兵混进来里应外合攻城。
大场面不能再搞,偶尔小庆一下却没关系。
衙门的属官兴冲冲算着,“两位知县不一定同时到,五原县令到的时候大人下一次厨,白池县令到的时候大人再下一次厨,如此一来这个月我们能饱三次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