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伐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消息传到京城後城里的鞭炮声就没停过,百姓自发出来庆祝,真真正正的普天同庆,热闹的宛如过年。
赵小二和赵小四试图用才华来给即将回京的小小苏大人一个惊喜,但是他们的才华不太够,即便二殿下特意安排勾栏瓦舍多多加戏,他们那出戏直到大军抵达京城还是没火起来。
好在民间自发的创作足够撑场,短短几天时间坊间关于“大军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讨论便赶上了“三奇副使收复河湟”。
两位折腾好些天却赶不上民间自来水的小殿下:……
不管,反正都是他们的功劳。
太子殿下:……
他怎麽教出来这麽两个傻弟弟?
俩弟弟同仇敌忾,“谁让你去幽州不带我们?”
赵小二本来就想出去看看,为了能跟他哥一起去河北鼓舞士气什麽条件都能答应,但是他哥就是不松口。
结果可好,臭哥哥自个儿悄默默去了幽州。
咋?还知道偷偷摸摸瞒着不让人知道啊?怕提前说了连京城都出不去吗?
指指点点.jpg
赵小四本来可以不参与俩哥哥之间的争执,他对冲锋陷阵不感兴趣,也不敢大老远的跑去幽州看契丹人治理下的都城是什麽样,他这麽娇弱的王爷只适合留在自家京城。
但是吧,二哥说大军班师回朝後可以带他去苏大人家看好几位苏大人的手稿。
一位苏大人的手稿已经很难得,好几位苏大人的手稿摆在面前……
没有人受得了这个诱惑!
对不起了大哥,小弟我现在和二哥更亲。
太子殿下:……
俩弟弟一个比一个傻,他也很无奈。
拜托,他才是和苏子安关系好的那个!
苏景殊对皇家兄弟三人的吵吵闹闹一无所知,他正被小徒弟无孔不入的彩虹屁所困扰。
小姚同学本来以为他要凉,好不容易改头换面上战场正准备大干一场却自己把自己作到只能留在城里算账以及押运粮草,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守着守着忽然变成北伐了。
守城用到的将领少,北伐需要的将领可多得很,燕云十六州上百座城,总能有他的用武之地。
果不其然,前线将领不够用的时候他这个被塞到後方的潜力股立刻被捞了出来。
他从小跟着父兄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上战场绝对不会给他们老姚家丢脸。
也不会给他们家老师丢脸。
这不,光算军功的话他比宗泽多。
嘿嘿,他比宗泽厉害。
考场上的胜负不算什麽,战场上的胜负才是真胜负。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老师教的好!
苏景殊被小徒弟晃悠的头晕,哪儿是他教的好,分明是老姚和大姚的言传身教影响的好。
宗泽毕竟没上过战场,和从小就混在西军大营和党项人斗智斗勇的姚古相比输了十几年的经验,一般人也不知道战场上怎麽打才能算出更多的功劳。
考场上那是光明正大的比胜负,战场上能耍小心思的地方那麽多也真好意思比。
徒儿,消停消停,为师不想和你一起丢人。
小姚同学不怕丢人,他凭本事堆起来的军功凭什麽不让他嘚瑟?
苏景殊摇头叹气,“这臭屁的性子是跟谁学的?”
路上没别的事儿,小小苏大人跑去狄元帅跟前抱怨,子不教父之过,应该和他这个当老师的没有关系。
狄青:……
老姚说他谢谢你。
“子安,你得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苏秘书理直气壮,“我那麽谦虚,那小子肯定不是跟我学的。”
狄青顿了一下,皮笑肉不笑的复述道,“离开幽州之前,某人大半夜不睡觉在书房拍桌子,‘一天天的干不完的活儿,给我个宰相当当怎麽了?’”
苏景殊捂着脑袋喊冤,“我那是被气的了,那是口不择言,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这麽说。”
狄青点点头,“是啊,正常情况下只会在心里想想。”
苏景殊:……
得,他再换个人说。
小小苏大人从队头唠到队尾,再从队尾唠到队头,等他把回京受赏的文臣武将认的差不多了也到京城了。
嘶,感觉春日踏青时都没见过那麽多人。
苏景殊一直以为春暖花开时是京城人最多的时候,直到这次回京才发现之前还是见识少了。
怎麽能挤的房檐上都是人?
这要是在房顶上放个改良版的八牛弩,一下子下去能带走几十个人。
城门之下,赵曙亲自率领群臣迎接大胜归来的北伐军。
西夏已灭,燕云十六州也收了回来,荆湖两路同样喜报连连,大宋今非昔比,辽帝却被奸臣蒙蔽摒弃忠良,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
他的大功臣们助他建立不世之功,理应得到最高规格的迎接。
太祖太宗都没办到的事情在他们这一代办成,如何不算是不世之功?
等过些年辽国内乱自取灭亡,到时祖宗们去唐朝皇帝面前转悠也能扬眉吐气,他们老赵家不怂。
太子殿下压低声音,“爹,冷静,在外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