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回到学校以后,阮梅见的古筝教学依旧没有停下。
阮星回特意给阮梅见买了一台平板电脑,专门让她用来学习上课。
秦弦静和阮梅见都有空闲的时候,秦弦静就会打来视频电话,对阮梅见进行线上教学。
好在基础的指法都已经教完了,短期内阮梅见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对于弹奏的熟练度,以及在弹奏细节上的一些技巧。
师徒两人虽然隔着很远,但是学习的兴致却丝毫不减。
而回到了学校之后的阮星回,再一次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状态中。
与她一同忙碌的,还有阮父。
阮父的教学日记总算是整理完毕了,阮星回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和阮父一起总结校对。
从阮星回的角度来讲,如果可以的话,她想要帮阮父出版了这份教学日记。
著书立传,这是天下知识分子最朴实的愿望。
虽然阮父嘴上只说着给大家做个参考,但是阮星回看的明白,他老人家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在某本书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的。
而除了阮父的教学日记之外,阮星回还在忙另一件事——
来自师友逸的亲切慰问。
阮星回回S市这段时间,早就已经足够他们将那份笔记翻来覆去研究几遍了。
整个市教育局,所有参与了这次研究的老师有志一同地认为,这份笔记对于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问题——
这份笔记,并不完整。,
并不是牛正的侄子送笔记的时候藏了私,而是笔记背后蕴藏着一个庞大的、成熟的教育体系,两天的交流时间,也就只能让他们窥见冰山一角。
那么,想要知道更加完整的信息,还能去哪里?
就只能去找阮星回这个校长了呗。
接到师友逸的电话时,阮星回也是懵的。
她也只是知道他们都来自一个星际文明,那个时代的人们学习方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但也没有想到,师友逸他们竟然会对这一份教学经验如此重视。
这让阮星回忍不住回头审视了起来。
这一年多她几乎一直都在忙碌中,对于其他老师是怎样讲课的还真没有太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