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码头工人里,很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和妇女,他们被厚重的货物,压得双眼无神。不时有英军士兵登船检查,穿着短裤皮鞋,拿着一把长枪,亮晃晃的刀尖,这些人可都是油水充足的岗位。
“沪市解放在即,全国也将很快落于他们之手,威海卫那边的贸易恐怕做不长了。所以,你们有什么打算?”
区区一个揽货生意,能赚几个钱,也养不活那么人。而福和行,差不多有十几个伙计。
李高福这时候非常有主见的说道:“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是再跑两趟贸易结束,就争取去买条船,千吨级别的;以后也靠着那条船吃饭,再做做其它内地的贸易。”
在1950年下半年前,香港和内地的贸易非常繁荣;之后在半岛战役开始,才迅速下跌,但也衍生出走私这个渠道。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这个想法很好!船是可走资产,又有保险公司做后盾,不失为一个投资好方向。”
突然间,林志超想到一个不错的注意。
“对了,既然你们现在没钱,我正好也打算买条千吨级别的船,干脆我们两家合伙,五五出资购买。一年后,我再将船五成股份原价卖给你们。怎么样?”
林志超之所以不立马投入航运业,也是稳妥一点发展航运;把握最好的时机,而1950年上半年便是最好的购船时机。
李高福立即说道:“对于这个合作,我觉得非常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马上拥有船了。”
随即又忍不住看向黄廷贵,意思是可以合作。
黄廷贵一想,这个合作确实不错,这位大老板意在学习经验,而他们则可以分担一年的风险。
更何况,李高福已经发话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舵爷的。
“行,我们回去再通知一下其他两位合伙人,争取马上付之行动。”
林志超点点头!
他最近也是确定,李高福等人向威海卫贸易,并没有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至于鹰酱那边,更不会有什么动作,毕竟又不是半岛战役。
所以大家合伙持有船只一年,问题不大。
正当三人聊得尽兴的时候,碰到一群人正在指责一两个人,似乎是引起了什么公愤。
好奇心促使三人走了过去!
“刘生,什么事情如此气愤?”李高福见有熟人,立马招呼道。
一名刘姓船东见李高福,立马换成笑脸,两人也是合作过一次,他知道李高福等人做什么生意的,而且做的很大。
“是李生、黄生啊,情况是这样的,这位沪市来的赵生,他拥有一条3500吨的大海轮。不过他初到香港,为了揽货,就压低运费,影响了大伙的利益,今天就我们就要找他理论理论。”
粤省人就是香港的本地人,自然拥有本地的优势,不是说你外省人不能来做生意,但是你不能破坏业内行情。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赵姓船东只能一边向大家道歉,一边表示自己会整改;不服软不行,人生地不熟的,得罪这些地头蛇怎么行!
这时候,李高福却马上掏出名帖递给赵姓船东,并说道:“赵生,我们在做替船东揽货的生意,如果你本地业务还不熟悉,可以考虑一下我们。”
此举,立马让几位船东消火,第一是反正也‘教训’得差不多了,第二是卖李高福一个面子。
若是这个沪市船长能聘请粤省人揽货,大家自然就不会为难了。
赵从衍立马高兴的接过名帖,看了几眼后,说道:“那真是太好了!大家放心,经过这件事后,我已经知道这里的行规了,保证不会再破坏。”
“好,赵船长能这样想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