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天才一样也会拍马屁!
环球大厦22层,建筑面积22万平方尺,建筑费大概是1500万港币;而盈置大厦22层,建筑面积是19万多平方尺,建筑费只是800多万港币。
林志超笑着说道:“地皮费省出来的,不心痛!”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这幅地皮当年从何东手里买下来,仅花400万港币;而如今旁边的地皮差不多大小,却花了1600万港币。
省下的1200万港币,确实足足够多余的建筑费了。
随后,大家走向旁边的德辅道中71号地盘。
“这幢大厦我们求高,就建32层高度!”
黄昌宏点点头,说道:“嗯。如果建30层以上的高度,本来是两面临街,相当于又多出一面临街,可方便行人通行。”
高度上去了,自然就得瘦身,毕竟地积比在那里;而瘦下来的地方,自然可以成为公共空间。
大厦当然要讲究四通发达,临街越多,人流越大,人气越旺。
“争取明年上半年,把设计图纸搞定,下半年开始动工!”
“好”
差不多196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毕竟高度比目前香港最高楼高出了很多层。
回去的途中,林志超心情比较高兴,毕竟又增加一幢大厦作为底蕴。商业地产就好比一根定海神针,是林志超目前比较热衷的资产。
“对了黄经理,大家伙合作的那个楼盘,什么时候出售?能赚多少钱?”林志超对同车的黄昌宏询问道。
在1958年时,正值地产低谷,林志超便组织公司的中高层,合作一个地产项目,算是大家的福利。
这种收买人心的合作,和前世李兆基让高层合伙也差不多,李兆基甚至还借钱给高层入股,因为他的高层年薪不高;林志超的高层们年薪较高,自然不需要林志超借给他们
也和李家成在公司上市后,给高层低价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差不多,像是马世民在九十年代一次‘花红’,获利就是几千万上亿;这个钱李家成并不直接给,而是给低价购买股票的机会,比如目前股票是20,给马世民15元购买的机会,而马世民作为公司高层,对公司自然有信心,一年解冻期后涨到25元再出售,自然就大获其利。
林志超自然不是吝啬之人,他不能只是自己赚了钱,而不管得力干将还拿微薄薪水,所以他一向很大方。
人才就首先难觅,而忠心的人更是必不可缺;想让别人忠心,只是画大饼是迟早要消耗手下的信任,而是要实实在在给予好处。
长江实业的管理层薪水都高于外面的置业公司,高层们的薪水更是远超外面的地产精英,核心高层的年薪8万,高层管理5~6万,中层管理2~4万,低层管理1~2万,就是普通的职员,年薪都有6000以上。
长江实业的中层管理,他们的薪水就是其它置业公司的核心高层水平;当然,也是长江实业规模庞大,所以才能养得起这160多人的规模。
“听胡经理讲,最近就在筹备,预计年前出售,应该快给您请示了!毕竟这个楼盘的建筑资金,还是借的公司钱,早点销售早点回笼资金,老板对大家伙已经非常好了。”
林志超点点头,当初公司集资,一共筹集了120万港币,大大出乎林志超的意料;而一幅地皮仅180万港币,公司再投资60万港币,正好买下。
但今年中已经进入开发阶段,目前都已经修建了一半楼层了,是时候出售了,毕竟建筑费还是由公司垫付的呢!
“能赚多少?”
“250~300万,超过了100%的收益,大家都非常感谢老板您呢!”
相当于180的资本额,增长至430~480万港币;每投资一块钱,可以赚15元,回笼25元。
林志超满意的说道:“晚点征询大家的意见,要不要再搞个楼盘?”
回笼资金,再去拿一个地皮,虽然利润率不会有那么高,但绝对也非常丰厚。
黄昌宏笑着说道:“大家怕是高兴得很,老板又照顾我们!”
林志超摆摆手,说道:“我能赚100万,自然也希望你们赚10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作为我们公司的一个传统,不过为了大家的利益稳定,只能一个楼盘销售出去,再去搞下一个楼盘。”
黄昌宏连忙点点头,说道:“好的,大家都非常感激老板,毕竟我们的薪水也是高于外面的置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