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和林志超联手,毕竟港府拿出了三个码头陆续招标。第一,是因为林志超是地头蛇,且实力最为雄厚,表明要竞标1号最大的码头;第二,他们希望速度可以更快的建设,这就更离不开林志超了。
而林志超这边,也是感受到压力,必须联手才有希望中标1号码头。
原来,三家行走香港航线的著名欧洲航运公司——边行轮船公司(英国)、赫伯罗德(德国)、海外货柜(英国),联合本地财团——太古洋行、和记洋行、嘉道理家族、汇丰银行、捷成洋行,也组成了财团——现代货柜码头公司,成为有力的角逐者。
与此同时,日本大山船坞公司表示要参与投标,这是一家实力不错的货柜箱运输企业。更何况,香港的地理位置,对日本货物运输非常重要。
本来,海陆联运也是单独的有力竞争者,实力比日本大山船务更高。
这样一来,林志超若是单独组团,固然可以在标价上面获得胜利,但是港府到时候要不要求运输量呢?这是一个问题,他的货柜箱运输目前并不占优势,才刚刚起步而已。
所以,他拉上原本准备投标3号码头的海陆联运,来合作投资1号码头。这样一来,两家的实力便成为最大。
回到会议室。
冯永发拿出一幅地图,上面标注了葵涌地区的码头招标,这次马尔科姆亲自前来,又带着团队,两家就是准备合组财团。
“林先生,你认为这次的投资规模是多少?”
“标价不会高,不过后续的建设费用较高,毕竟他是123码头中的最大货柜码头。我预测,初始资金需要6000万港币,我们两家各需支出3000万港币,也就是530万美金。”
港府在今年6月底正式截止投标1号码头,在7月初宣布中标;2、3号码头是接着后面招标,预计一年内全部完成招标。
6000万港币只是包括标价,以及初始的建设资金,后期可以利用贷款来完成。
马尔科姆点点头,接着说道:“那合组公司的名字是?”
林志超笑着说道:“就叫‘环球海陆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简称‘环球海陆货柜’,如何?”
事实上,不管是海陆货柜也好,还是日本大山船坞也好,这两个货柜码头最终都被他们进行了出售。
“可以!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对于林志超这个曾经一度打算融资给海陆联运的人,马尔科姆是不会在香港一个码头上斤斤计较的。
随后的两天。
林志超陪同马尔科姆考察葵涌,游玩香港,也算是非常给面子。
当然,他去美国的时候,别人也是如此给他的待遇。
两人都对货柜集装箱运输十分看好,但是这个发展太漫长,一开始介入的,不一定最终活下去;前世的海陆联运,便在八九十年代将创始人提出管理团队,马尔科姆因而只能拿着钱养老;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海陆联运甚至卖给了马士基。
这也是为什么,林志超没有一开始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因为他要考虑发展趋势和速度缓慢。
……
第三天。
环球航运和海陆联运宣布联合成立‘环球海陆货柜’,在香港商界掀起了一阵浪。明眼人都知道,这两家的实力之强大,无人可以出其左右,那么就是对葵涌1号码头势在必得。
以太古为主的‘现代货柜’董事局,立马意识到强劲对手诞生。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联合8个财团组成的‘现代货柜’可谓志在必得,如今他们已经有股东打了退堂鼓。
当然,这个退堂鼓不是解散公司,而是希望现代货柜集中力量去争夺2、3号货柜码头。
现代货柜董事局主席施约克,这天约见海外货柜(英国)的负责人维斯比(占股30%),以及边行(英国)(15%)、赫伯(15%)等公司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