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工程是重建历山大厦,新的历山大厦将于1976年建成,楼高36层,楼宇总面积357万方尺,比旧历山大厦多出119万方尺。
第二期工程是拆卸重建告罗士打大厦及皇室行,为了将物业连成一体,以便兴建一流的高层商厦及有广阔平台的商场,置地以毕打街对面的怡和大厦与会德丰公司交换连卡佛大厦,将于1979年在原址建成告罗士打大厦和与之相连的置地广场。
第三期工程是拆建毗邻的公爵行和公主行,建成与告罗士打大厦外形相仿的公爵大厦,整个庞大计划于1982年完成。
两个消息虽然很振奋市场,但奈何石油危机和股灾的影响巨大,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浪。反倒是,不少人将两家企业进行对比,谁才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
巅峰时期,长江实业集团市值110亿出头,而置地才70亿港币。但实际上,长江实业集团的市值有其流动股票不多,再加上新上市,所以冲得很高。
当然,整体资产应该也是长实集团高不少。
长江实业集团。
“老板,华人置业有意放售华人行大厦!”胡兆煦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汇报道。
林志超顿时来了精神,华人行大厦可是个优质物业,位于皇后大道中28号,也就是中环心脏地段。
这座大厦还有着很悠久的历史:香港开埠初期实行‘华洋分治’,维多利亚城中环是洋人的地盘。英殖民时代的香港,在由洋行控制的香港心脏地带‘中环’,当时的华人公司能在这里租场地办公都算是一种扬眉吐气。
1922年,香港邮政总局和香港法院的旧址拍卖,在英属香港的华人们,把握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每平方英尺50港币的价钱,买下了这块地。1924年,这块地上建起了中环第一座由华人投资的大楼。
然而,洋人自诩高人一等,不屑于华人同楼聚集,于是这栋楼便只有华人租客,故而得名‘华人行’。后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无数的华人从华人行发迹,由华人创办的首家交易所“远东交易所”亦是在此诞生。
“如今股市暴跌,再加上石油危机,能购买这座大厦的买主不算多吧?”
“确实,哪怕置地的现金也是枯竭,华资地产更是没有合适的买家,唯独我们长实集团实力雄厚。”
胡兆煦自信的说道。
长江实业集团手中握有2亿出头的现金流,以及即将从多伦多股市集资1个亿,老板还联系了多家银行,可以随时贷款3亿港币以上。
所以,长江实业集团实力雄厚。
林志超说道:“那我安排李业广和你一道去和华人置业商量,看看什么价格比较合适!”
胡兆煦点点头,说道:“好的”
安排律师参与谈判,是很正常不过的手段。
华人行价值上亿港币无疑,而且仅是一幢旧厦,需要重建。
林志超好奇的问道:“华人置业的背后是‘李佩材价值(李福兆、李福树)’、冯平山家族(冯秉芬),没想到也沦落到出售祖业的地步!”
胡兆煦说道:“如今商界就是这样,新兴财团崛起,老牌家族跌落,唯独老板您的企业屹立香港商界二十多年,越加庞大!”
林志超笑道:“那我考考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胡兆煦说道:“随着大批地产公司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并透过公开发售新股、配股、收购、兼并去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拓展业务,香港地产业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大增,逐渐形成了香港经济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股地拉扯。当经济好景气时,地产市道畅旺,地价、楼价节节攀升,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产市值也随之上升,带动股价上涨,上市公司便利用发售新股或将股票按揭以筹集资金,发展地产业务,形成地产与股市互相扯动上涨局面。而一旦经济不景气,地产市道转淡,地价、楼价下跌,上市公司资产市值下降,拖累股价下挫,上市公司筹资转趋困难,部分资金周转不灵,公司被迫抛售地产物业套现,加剧地价、楼价跌势,形成地产与股市互相扯动下跌的恶性循环。
‘股地拉扯’的形成,无疑给一部分深刻认识香港经济、地产循环周期的地产发展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市道高涨时,股市亦被推高,这正是地产公司上市或发行新股的良机,时机把握得准,可在股市高潮中筹得大量资金用以发展,并趁地产低潮时大量购入地盘物业,几个回合,实力和资产即可膨胀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