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2 / 2)

舰男穿越记 半只青蛙 2628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北非的火炬行动之后,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摆了英国一道,给斯大林吃了定心丸,表明了消灭德国前我们都是盟友这个态度,实际默许了美苏平分欧洲的大势,对英国佬的地中海战略美国人作出不反对也不支持姿态。逼得英国人只好自己下场玩了一把安吉奥登陆战,结果打个意大利都差点被推下海。

到雅尔塔会议后,美苏瓜分世界的新格局已定,三巨头合照只有丘吉尔苦笑,布雷顿森林凯恩斯几乎是在求美国人在贸易主导上放搅屎棍一条生路,美国人不为所动。两个消息传到伦敦,英国P民自然啥也不懂,但看出苗头的不列颠精英活撕了丘吉尔的心都有,这也是后来丘吉尔在英国国内选举被赶下台的重要原因。

战后,不死心的搅屎棍英国佬巴不得美苏立刻打起来,一方面把罗罗的发动机送给苏联——后来成为著名的米格15发动机的来源。一方面在联合国大谈铁幕,玩起了美苏对抗的冷战,难道英国人精神分裂了吗?

不是,英国人当时的如意算盘,是打算用一个强大的苏联吓唬美国,离了我搅屎棍,欧洲防务靠谁?为此工党甚至不惜养苏自重。可惜,一战时巴黎和会做的太恶心,美国人不愿当第二回傻子,而且一个强势的苏联实际上也是美国需要的(否则怎么收欧洲的保护费)。

另外,英国人大谈战后国内经济多么困难,言外之意是想赖账,赖掉租借法案欠下的一屁股美债。美国表示想赖可以,一方面联络苏联共同和甘地联络,一方面加紧把布雷顿森林并入联合国体系,47年尘埃落定,布雷顿森林进入联合国框架,一个月后美苏双重背书的印度独立,加拿大签署北美防务一体化协定,大英帝国彻底成为历史。

历史上英国人最后的一点挣扎,苏伊士运河战争,老欧洲对美苏霸权的最后一次反抗,英法在战场上大胜埃及,战场外被美苏联手制裁,法国破釜沉舟提出和英国组建共主联邦对抗美苏,搅屎棍哪有这个勇气?宁可做狗不愿做人。美苏彻底放心了,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美苏两国刺刀见红的冷战博弈时间,英国在多年挣扎无果后,最终不能抗拒美帝的强奸,就只能张开两腿享受,不甘不愿地当起了小弟弱受了。

对这比这段真实的历史,汉娜、林汉或者和中共领导谈起此事时,在这个历史被粉碎的位面,中苏德三国联手对付英国,战争要打成什么样的程度,就很值得值得思索了。

“印度实在太大,一口不能吃成胖子,应当象剥鸡蛋壳一般,一点一点地将其解放。”

这是列宁格勒会谈时,中苏德三巨头会面达成的协议。

但私下里,中德两家却另有看法。

“日不落帝国不能太早地崩溃,太早地崩溃,就只会便宜了美国。”

这则是列宁格勒会议后,林汉私下里对汉娜表示的看法,这个看法后来也得到了中共领导李润石主席的认同。

象原历史位面那样,把世界变成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极世界,这是中德两家都不想看到的。这个位面的德国,哪怕是由于穿越者的缘故,变成两极外的第三极,但是由于其人口和国土纵深上的天然略势,也必然是三极中最脆弱的一极。德国主体人口太少,资源不能自给,国土纵深太小的三大缺陷,是穿越者开再多的挂都无法弥补的。

按林汉的看法:“光靠一个德国,是无法变成稳定的第三极的。”

而汉娜也以沉默认同了他的看法。中国虽然有潜力成为第三极,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漫长的积累周期,再快也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怎么也不可能扮演这个角色。

林汉的意见看法是:“把注定要崩溃的英国拉进来,在他们掉进深渊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历史上,美苏两家是不择一切手段地在肢解日不落帝国,这个时代,一旦英德停战了,那一大片还在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美国人会怎么看?虽然说现在英国人被迫开放殖民地市场了,但这种控制在别人手里的市场,哪比得上自己亲自动拿更舒服?”

在林汉看来,英德开始和谈时,最急的人不是德国人,而是美国人。《英美华盛顿协议》,美国人得到了一堆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比如殖民地市场,另一端还是抓在英国人手里的。

很多时候,实力的对比不是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战争能得到什么,谁获益最大,才是决定战争爆发的因素。

“一旦英德和谈,为殖民地利益,英美之间的矛盾很快就会暴发。毕竟英德间的‘和平’来得太快,英国人在德国身上失去的东西不多,但在美国这个所谓‘盟友’身上,丢掉的东西却太多太多了。我们只需点明这一点,这就会成为英美矛盾爆发的根源。”

“英国人为了保住殖民地的利益,会拼命地挣扎的。等他们需要盟友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一把,让这个日落帝国,崩溃得更慢一些。”

德国的问题和中国一样,最大的弱点就是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很糟糕,中国好歹近在亚洲,和印度、东南亚有陆上连接,在这场瓜分“英国牛肉”的大餐中还能分到一杯羹。而德国因为悲摧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只能在边上打酱油。而苏联受陆地距离影响,能冲到印度洋已是极限。

只有美国,仗着其强大的海军和远程投送能力,才会是这场大餐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英国海军全灭的现在,美国的优势更加强大。

八月二十日,德国回复英国的谈判要求时,林汉劝说汉娜尽可能低地向英国提出和平的条件,让英国人感到他们在德国身上没有失去什么,过去的战争的损失完全是丘吉尔这个英奸愚蠢的缘故。同时林汉也下令德国的舆论机器启动,在全世界造舆论,鼓吹美国威胁论,继续炒作美国才是英德间战争最大的收益者这个题材。

依林汉的看法,随着英德坐到谈判桌前,最着急的美国人最担心的地方,恰恰是目前最敏感的地点:东南亚地区。在这里,中,美,日三国势力交错,而随着英国和中苏德三国开始和谈,英国人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力量抽调回东南亚,在“英日同盟”的大前提下,美国这个暴发户有得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