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个行业大部分都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了,有的甚至已经白发苍苍。
他们目睹了华夏放弃芯片自主研发,用市场换技术;目睹了33个西方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瓦纳森协议,米国开始了在各种军民两用技术行业对国内的各种封锁。
目睹了台积电如何的出尔反尔,置中芯于死地,要彻底断绝华夏芯片崛起的可能。
同时,他们也目睹了国外芯片物美价廉,引得国内企业纷纷采购,大部分都不去考虑未来会不会有被卡主脖子的那一天。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他们能够窥见这个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
哪怕这个技术全部围绕28nm制程,比最先进的10nm技术晚了至少三代。
这一讨论,一直讨论了足足六七个小时,最后几个人一致决定,u盘里的信息暂时封存,一点点的拿出来解析,谁也不能把今天的事情拿出去对外人说。
五个人有四个人遵守了这份口头协议。
只有一个技术大牛,在下了班之后,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打车去了一个不起眼的胡同。
第521章 咱们是企业,不是乞丐(求月票)
老胡同里,有一家小茶馆。
这个时间属于吃晚饭的时间,茶馆里几乎没有什么客人。
几乎,就是很少,但终究还是有的意思。
之前有一个,算上新进来的技术大牛,现在有两个客人了。
让人奇怪的是,当技术大牛进来后,茶馆老板上了一壶茶之后,就摘下挂在门口的鸟笼,出门遛鸟去了。
也不管那鸟一脸的无辜。
大晚上的,遛个毛线啊。
“这刚开始才几天,你有啥好汇报的?”茶馆里原先的那个客人是个老头,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他已经七十多岁。
“老师,如果没有紧急情况,我哪敢约您出来啊。”技术大牛一点也不牛。
毕竟,这是他的老师,二十年前,已经是国内芯片领域的大牛。
当初老师教的东西,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但学习方法,研究思路,治学精神,为人处世,这些永远都不会过时。
如果让他在克莱斯特和老师之前选一个。
毫无疑问他会选择老师。
再说了,选择老师,对克莱斯特并不见得就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