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不重要?演技只要合格?演员只要契合角色,本身附带的那点流量根本不值一提。
在演讲中,杜启喜举了一个栗子。
说没能从克莱斯特拉到投资的江华腾,为了能够拉到三点六亿的电影投资,屈从资本方的要求,请了一位小鲜肉去演他的《海上碉堡》。
不是说这位小鲜肉带资进组,而是资本就要求你的流量得达标。
就像是买电视剧,我看完题材,我第一眼就看到主演,哟,孙荔演的,这电视剧我们要了。
价钱什么的都好商量。
或者,对不住,您的这个电视剧里头没有能撑得起来的,我们只好说抱歉了。
低价?
低价也不要。
这就是典型的坚持流量变现。
杜启喜的工业化理论很明显是反对流量变现的。
不是说猫厂多么不喜欢流量。
猫厂也有流量明星,还不止一两个。
目前最新最火的流量明星是吴铁,他演了达康书记,火遍大江南北。
而在此之前,大家看到他顶多觉得面熟。
猫厂的这种流量是作品带起来,注意下先后顺序,是作品给了一个人流量,而不是想要凭借流量去带火作品。
导演没那么重要,演员直接不重要。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
重要的是影视工业体系。
当一个项目开始立项,先评估它的价值和需要的成本。
这就避免了许多投资者以投机取巧的目的进入到这个行业,想要快速致富,结果导致行业内骗子横行,没有人想要好好拍片,一群人拿着ppt到处融资的病态局面。
工业化理论中的评估是专业而有效的。
然后一边找合适的导演,一边让编剧团队上马操刀打磨剧本。
找演员可能要麻烦一下导演参加选角。
其他的就不用了。
比如特效,猫厂的特效不归导演管,咱们是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