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凤穿残汉 !
从即日起本书两天休一天,请各位书友见谅。
——————————————————
翌日午后,面对突然出现曹丕,化名为“孙亚夫”孙权多少有些诧异。毕竟他印象中,他虽与曹丕尊经阁、讲武堂等地有过几次接触,但两者之间关系却仅能说是泛泛之交而已。不过当得知是齐侯蔡吉邀请自己一同前往崔琰府上讨教学问后,孙权二话不说就随着曹丕一同来到了蔡吉车驾前。
话说这已是孙权第二次与蔡吉本人面对面了。上一次还是讲武堂工房,那次两人四目相对,孙权以潇洒一揖换来了齐侯嫣然一笑。孙权本以为自己那一次举止给蔡吉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这次对方才会邀请自己一同出游。可谁曾想此刻座驾上蔡吉却像是完全不认识孙权一般,仅朝他点下头之后便下令车夫起驾前往崔府。
眼见蔡吉根本没将自作多情孙权放眼里,曹丕不由心头暗自一乐,不过表面上他还是颇为热络地将怅然若失孙权请上了后一辆牛车。许是刚才蔡吉反应令孙权产生了些许怀疑。待曹丕上车与他并肩同坐后,孙权便忍不住向对方求证道,"敢问曹公子,邀亚夫同去崔府可真是齐侯?"
曹丕不动声色地拱手回道,"不瞒孙兄,提议邀请孙兄人正是丕。"
孙权耳听提议者竟是眼前曹二公子,脸上狐疑之色不由愈发浓烈起来。而曹丕则一边暗暗观察着对方脸色,一边继续自顾自地解释道,"丕讲武堂时见孙兄对杂学甚是热衷且见解独到。故而才自作主张将孙兄引荐给了齐侯。唐突之处,还望孙兄海涵。"
不撒不必要谎,这是曹丕蔡吉身边待了一段时间后,自己总结出来一项处世信条。就像眼前孙亚夫只要同齐侯交谈过后,便会知晓引荐他是何人。曹丕若是这件事上说谎。不仅容易被拆穿,而且一旦被拆穿还会引起齐侯盛怒。这对曹丕来说颇为得不尝失。而像现这样干脆告诉对方引荐者就是自己。对方就算心有疑惑也无法当面指责自己。
果然,听罢曹丕解释后,孙权虽还心中提防着曹丕,但脸上神色已恢复如常。但见他哈哈一笑朝曹丕拱手谢道,"原来如此。亚夫此谢过曹公子赏识。"
"孙兄何必如此客气。"
"哈哈"
"哼哼"
崔琰府邸位于龙口郊外,相较城内与港口清净了许多,路程也不算太远。不多时一行车马已然停了崔府大门口。崔府门子眼见齐侯来访,自是赶紧入府通报。于是不多时就见崔琰领着一个身材高大男子迎了上来。
但见站崔琰身边男子约莫三十岁上下。发须微卷,鼻梁高挺,一双眼眸带着极为少见淡琥珀色。这等一看就不似中原人士相貌,顿时就引来了曹丕与孙权一阵好奇地打量。
不过蔡吉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存。就见她和颜悦色地向崔琰招呼道,"这位可是先生先前提及恭明居士。"
"正是。"崔琰点了点头,转而向身后男子提醒道,"恭明见过齐侯。"
被称为恭明男子当即上前向蔡吉合手施礼道,"月氏人支谦见过齐侯。"
耳听对方自称"支谦",蔡吉脸上露出了了然神色。对于后世佛教而言支谦是个极其重要人物。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乃月氏人,其祖父法度于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移居中国。支谦随之俱来。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深通梵典。之后为躲避关中混战,支谦跟随族人一同南下东吴。东吴期间支谦因聪明超众,学识渊博,被吴主孙权拜为博士,辅导太子孙亮。不过令支谦流芳后世并非是他东吴政绩。而是他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到孙亮建兴二年,约三十年间。译出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佛经,以及他原创《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
当然眼下支谦还没啥名气,蔡吉不可能直接拉着对方手说,"孤认识居士,居士乃翻译大家。"这不把人吓跑了才怪。于是蔡吉一面示意支谦不必多礼,一面假借先父名义感叹道,"孤早年曾听家父感言,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想必支居士定然深通梵典。"
耳听蔡吉当众称赞他家学,支谦得意之余,连忙谦虚道,"齐侯过奖。梵学博大精深,谦只学得些许皮毛,岂敢妄称深通。"
"支居士过谦也。"蔡吉摆了摆手道。"孤可是听闻居士正翻译梵典。不知可否借孤一阅?"
"请随吾来。"支谦躬身引路道。
话说支谦眼下才刚开始着手翻译佛经,正需要找一处安全清净场所以及识货诸侯资助他翻译经文。原本支谦是想许都翻译经文,毕竟许都乃是天子所,又聚集了大量勋贵,正适合传播推广佛学。支谦家族抵达许都之后却发现曹操非但对佛学没有半点兴趣,甚至还有打压佛教趋势。其实这也怪不得曹操会如此提防佛教,毕竟之前下邳相笮融就曾利用佛教广陵、下邳、彭城诸郡兴风作浪,甚至还连杀广陵太守赵昱和彭城相薛福。虽然笮融终为扬州牧刘繇所灭。但此事却极大破坏了佛教中原名声,令其与太平道一样成为了官府需要严加提防宗教。
眼见曹操对佛教态度不善,支氏一族便再次启程南下东吴避难。正当支谦要与族人一同南下之时,他收到了来自老朋友崔琰书信。崔琰信中详细介绍讲武堂与尊经阁令他看得心驰神往。于是本着碰碰运气想法,支谦别离族人只身来到了东莱。而此刻蔡吉对梵学所表现出兴趣,则加坚定了支谦留龙口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