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琦那里知晓诸葛亮对刘表"龟壳战法"非但不甚欣赏,反而是异常鄙视。说起来,诸葛亮之前南阳认真观察了刘表挺长一段时间。起初刘表以衣带诏号令天下诸侯讨伐曹操之举。令耕读于南阳诸葛亮好生激动。虽然檄文发布之后并没有值得称道诸侯响应,但诸葛亮看来诸侯这种观望态度只是暂时。一旦刘表起兵北上攻下曹操几座城池,周边观望诸侯立马便会响应衣带诏起兵围攻曹操。
可谁知刘表并没有像诸葛亮设想那般借衣带诏之势主动北上伐曹。而是野、襄阳大兴土木。挖深沟、筑高墙。且不论现刘表忙于修建野、襄阳是否能如当年公孙瓒历时一年多打造易京城那般坚固。就算几个月修筑令野、襄阳真像易京那样固若金汤,也不见得能挡下曹军进攻。毕竟曾经以铁门著称易京城终还是袁绍猛攻下灰飞烟灭。曹操比袁绍善战,也狡猾。用城池耗死曹操不过是刘表一厢情愿而已。
越看越觉得失望诸葛亮终离开南阳来到了长沙。不过他来长沙可不是想鼓动刘琦去劝说刘表放弃"龟壳战法"。一来是刘琦影响力还不足以劝动刘表改变战略。哪怕这一次劝动了,也不能保证刘表下一次不会做出为糊涂决断。二来则是诸葛亮已对刘表彻底死心。他看来刘表格局顶天也就割据荆州而已,与其苦口婆心地说服刘表主动出击。还不如将计就计利用眼下局势来达成自己所期待天下大局,从而一展心中大志。
是,一展心中大志不一定要坐上王侯之位。自古以来中原从来都不乏以一己之身撬动整个天下大局谋国之士。如管仲、如商鞅、如张仪、如苏秦,他们用自己智谋,或辅佐君王,或游说诸侯。将各方势力控于鼓掌之间同时。也达成了心中宏图伟业。
所以刘琦话音刚落,诸葛亮便一语点穿道,"使君既已决心同曹操会战襄阳。不知公子又何时兵退长沙?"
被说破心事刘琦叹长叹一声道,"不瞒孔明,琦正为退兵之事烦恼不已。"
"公子可是怕退兵之际遭张羡、孙策、刘备三家围攻?"诸葛亮循循善诱道。待见刘琦无声地点了点头后,诸葛亮便朗声笑道,"公子何须烦恼如斯。亮已观察长沙城数日。以今日之势公子退兵易如反掌。"
诸葛亮这可不是故弄玄虚地说大话。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所谓"掐指一算,计上心来"说法都是骗人把戏。会收集情报,分析情报是做谋士基础。没有情报支持,仅凭书本教条来出谋划策,那就是刻舟求剑,终结果只会害人害己。所以从到长沙第一天起,诸葛亮就收集周边情报。而他先前之所以穿蓑衣持竹杖冒雨上山,正是为了从岳麓山眺望长沙城,以观察城内城外各方势力布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第一手情报,诸葛亮才加确信自己判断——长沙是撬动天下大局支点。
刘琦暂且还管不了天下大局,此刻眼见诸葛亮说得如此轻松,他连忙疾呼道,"孔明教吾!"
诸葛亮瞥了刘琦一眼随口反问道,"公子只想退兵?"
"能全身而退就成。"刘琦如捣蒜一般连连点头。
"不想与刘备、孙策结盟?"诸葛亮漫不经心地又问了一句。
"不……"刘琦不字才说了一半,立马就收住了口,紧跟着他像是没听清一般,又向诸葛亮问道,"孔明说啥?"
这一次诸葛亮抬起头,郑重其事地注视着刘琦,沉声问道,"亮问公子不想与刘备、孙策结盟乎?"
如何不想!若能同刘备、孙策结盟,他刘表父子又何惧曹操南下。刘琦心里虽这么想,可话道嘴边却成了,"孔明说笑乎?"
诸葛亮见刘琦睁大着眼睛一副难以置信表情,当即自信地笑道,"亮愿立军令状。"
刘琦那敢真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就见他一把抓住诸葛亮衣袖追问,"孔明真能说服刘备、孙策与家父化干戈为玉帛?"
"光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足以说服,"诸葛亮摇了摇头,伸出一根手指道,"还需借用一物?"
"何物?"此刻刘琦已经完全相信诸葛亮。只要能达成与刘备、孙策间联盟,刘琦不会吝啬任何财物。
"长沙城。"诸葛亮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长沙城?!"刘琦楞了一下,一瞬间不禁有些怀疑诸葛亮是不是耍弄他,嘴里倒是苦笑道,“长沙城尚张羡手中,琦如何能用长沙城与刘备、孙策结盟?”
“正因长沙城不公子手中故才需借。”诸葛亮意味深长地强调了一声“借”字。
刘琦则一头雾水地追问道,“孔明意思是……”
诸葛亮笑了笑,露出了天机不可泄露表情。
——————
散花~~~孔明同学终于进入主线~\/~啦啦啦~~~/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