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北平,一年产铁三十万斤。
三十万斤说起来很多,但是武装一个合格的士兵,就需要最少十斤到三十斤优质的钢铁。
这样平摊下来,整个北平的产铁,也仅仅能够装备一万多精兵。
更何况这些钢铁,还要供给民间的铁锅、农具、菜刀、车马等各种使用。
所以燕军的钢铁,一开始的时候是入不敷出的。
直到后来以战养战,燕军的铁器才算是好了些。
而南京城这边在用铁方面同样捉襟见肘。
比如南京最重要的物资供应地江南,此地没有经历太大的战乱,眼下有人口九百万,一年产铁则不到三百万斤。
平均下来,江南西道的百姓,每人才不过三两铁器!
江南这种鱼米富庶之地尚且产不出多少铁,更别说大量供给军队了。
而且军队的用铁,还不是一次性装备完了就万事大吉。
刀枪因为砍杀会折断、损耗,所以需要修补和重铸。
甲叶子的铁片也是会损失的,同样需要修补。
除此之外,箭镞的损耗,火枪的损耗,可以说到处都要用铁。
朱允熥一开始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因为朱允熥在皇宫,打的是最富裕的仗,铁甲、铁炮、火枪、兵器,都是样样管够的。
在装备充足、火药箭矢管够的情况下,明军又占着皇宫的地利,自然是打得燕军哭爹叫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