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了许久之后,便到了早朝时间了。
沉着脸的朱允熥走近大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朝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知道蜀王造反的事情了,所以一个个显得有些垂头丧气的。
大明征战四方,蛮夷鞑虏无不臣服。
现在造反的是朱家自己人,对阵的敌人也是昔日的明军,也不知道这场叛乱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大殿里,第一次挂上了巨幅的地图,李唯义在地图前侃侃而谈。
“逆贼朱椿现在有几个选择......”
“第一条路,联合楚王朱桢,可以聚集大军二十万,水陆并进,沿江东下,攻打南京。”
“第二条路,取武侯伐魏的老路,北伐西安,取得关中之地后,依靠关隘与朝廷继续周旋。”
“第三条路,从叙州府进入云南,然后据守剑阁、绵竹,在川、滇一带割据称王。”
徐辉祖在一旁补充道:“这三条路,朱椿未必会一个个来,他手下的军兵士气正盛,可能会同时选择两面、三面出击。”
“这三条进军路线中,我们最不怕的,就是蜀王直取南京!”
朱允熥嗯了一声,他盯着地图,似乎琢磨出一点什么了。
南京城附近,有跟着朱允熥征战四方的最强精锐三万多人,还有锦衣卫、神机营上万人——这支军队掌控着大量的火枪、火炮、六管枪、轰天雷,还有一些新型战船可以在大江上支援作战。
如果蜀王胆敢沿江东下,就算他麾下的叛军也有一些火器,但与最精锐的明军相比,还是不够看的。
哪怕蜀王二十万大军全部杀过来,朱允熥有信心靠四万精锐在会战中击败朱椿。
但问题是,有着“蜀秀才”之称的朱椿肯定不会那么傻。
蜀王最大的倚仗,是四面环山的天府之国。
朱允熥手下的明军精锐非常依赖火炮和辎重,蜀王依据险要的地形,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众人商议了很久,诸如“诱敌深入”、“三面合围”之类的说法提出一大堆,但始终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对付朱椿。
只要朱椿本人一直赖在蜀中不出来,明军就拿他没有太多办法。
至于什么像演义中那样从阴平小道偷袭成都,朱允熥咧嘴一笑也就没搭理了——没有火枪火炮和弹药,就算从阴平小道过去一万两万明军,也不够人家蜀军杀的。
一筹莫展的朝会不欢而散,朱允熥回到书房,他长长叹了口气,让人把姚广孝请来。
面对那位善于屠龙术的光头大师,朱允熥很直截了当的说道:“大师,今天你好歹给朕想个办法!”
姚广孝淡淡说道:“陛下,贫僧有上中下三策,你想听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