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秦宴辞说的,读书早,有利于以后工作。
如果按六七岁上小学,十七八岁考大学算,卿安十四五岁便能考。
顺利的话,考上大学读完正好成年参加工作,等同龄人工作的时候,自己已经积累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超过同龄人一大截了。
“卿安,你想上一年级吗?”
“想,钱奶奶说,爸爸打小学习好,还是大学生呢,大学生您知道的哦?就是有很多文化,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我也想成为和爸爸一样的大学生。”
应姒姒赞许点头,有志向,不错。
秦母撇嘴:“你爸大学生,是因为我和你爷爷聪明。你呢?”
小孩听懂了,情绪变得低落。
爸爸是爷爷亲生的,而她不是,所以她不会成为大学生,不会被人尊敬。
应姒姒指责:“妈,哪有您这样说话的?三岁的小孩,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您作为长辈应该多给予鼓励才对。”
秦母嘟囔:“我说的是实话嘛。”龙生龙,凤生凤。
好人家的孩子,哪舍得扔?
扔孩子的,都是缺德冒烟的人家,种子质量就不行,能长出好果子吗?
应姒姒生气的牵小孩走了。
年老师心里打起小九九。
孩子的奶奶不喜欢孩子,是否因为看不上儿媳妇?
她本来以为,孩子是男人和外面的女人生的,现在看,孩子是当妈的年少不懂事时,和男人鬼混生出来的,之所以姓祝,是当初秦家不允许孩子妈进门。
孩子妈不得已,让孩子随娘家的谁姓。
如此,便能说通,孩子奶奶对孩子的这一番评价了。
秦宴辞:“您的实话一边说不行?非在我媳妇耳边说?她不高兴,影响到您的亲孙女,你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