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道:“官家能答应吗?”
张斐道:“不答应,那咱们就不管,反正也管不过来。”
司马光犹豫了一会儿,“但你能在不增税的情况下,解决熙河的财政开支吗?”
张斐道:“不管王宣抚使建议我去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他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熙河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贸易,而公检法地区的确促进贸易发展,若想解决熙河财政,这也是唯一的解法。
不过我也没有十足把握,故此我会先派人过去,探探路,然后我再过去。”
司马光又问道:“那你是举荐何人前去?”
张斐道:“吕大均和范镇。”
司马光眼中一亮,但同时又疑惑道:“王介甫那边会答应吗?”
范镇跟王安石吵得互相骂娘,王安石会答应吗?
张斐道:“我会说服了王学士,现在是他有求于我们,而且到时由司马学士你来举荐,我们必须得让人知道,是他们有求于我们,而非是我们主动介入。
如此一来,也就不怕到时若出问题,他们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公检法。”
司马光思索半响,道:“你若有办法解决,那我可以答应你。”
张斐笑道:“我只是觉得我们得一块想办法解决,这总比抱着一块死要强吧。”
司马光哼道:“那也得王介甫答应,你先说服他再说吧。”
左右为男
司马光的这一番话,是准确地道出保守派的宗旨,就是循规蹈矩,遵循传统,用经过时间考验的、陈旧的方法。
比如说,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在保守派的眼里,国力只能依靠积蓄,而不是靠发展,文景之治,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谁也不能说这是错的,这属于政治正确,没哪个皇帝傻到说要苛捐杂税,但就觉得有些老生常谈,平淡如水。
虽然如今保守派团结在司法改革的大旗下,但那只是因为司法改革其实也是比较保守的,因为公检法也只是捍卫现有的律法,做到秉公执法,做到公平、公正,捍卫百姓利益,这与保守派的宗旨,并不冲突,而且非常吻合。
故此,保守派才会认定司法改革才是国家的出路。
在没有来北宋之前,翻看史书,张斐也常感慨,怂就一个字,多少也鄙视司马光的这种思想,人家开疆扩土,你也在边上叽叽歪歪,这多烦人啊。
但是当他来到北宋后,对于司马光他们这种保守思想,更多的则是理解。
置身事外,谁都能谈笑风生,可是身处其中,谁又能做到淡定从容。
当你只是远远观望时,谁都是王安石,可当你屁股坐在那把椅子上时,你多半就会变成司马光。
这也可见王安石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是多么的不容易。
假设让张斐来决定打与不打,至少在这一刻,张斐还是会站在司马光这边的。
负担这么重,还要去打仗,财政是肯定会出问题,到时可能就不会管什么制度、法律,拼命敛财。
要真能一口气灭西夏,其实也行,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