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1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1404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同时还有我们在京城调查的情况,我们甚至还从中发现,原来河中府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已经和京城百姓不相上下。”

这最后一句话,直接让院外的百姓破防。

什么鬼?

连四京都谈不上的河中府,普通市民的消费能力,竟然比我们还要强?

开封府干啥吃的?

赵抃立刻让人将证据全部呈上。

薛向对于这种证明很感兴趣,忙向王安石问道:“王相公,这就是算学馆教得吗?”

王安石愣了下,问道:“你认为这应该是算学馆教得吗?”

薛向点点头,“当然,因为这才是理财,我在西北改革茶马法,也是经过调查发现,自己养马,耗费甚多,马匹还参差不齐,就不如直接买马划算。

如新政的均输法、免役法、青苗法,不也都是经过一番调查,才制定出来的吗?只不过我们做的好像没有他这么细致,也没有一个标准。”

王安石眨了眨眼,心道,是呀!理财该当如此,之前我怎就没有想到,让这小子去我算学馆也当个博士。

与我无关

其实对于北宋官员而言,这统计学并不陌生,就比如说青苗法,王安石也通过观察,得知地主大概放多少利息,百姓的财务又是一个什么情况,然后再去设计这青苗法。

再比如说范祥的盐法,也是通过统计,知道在盐价低于每斤35钱时购进,高于每斤40钱时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

只不过王安石他们的统计相当糙。

青苗法在京东东路执行的时候,也正在江南推行,但是江南就没有出现京东东路的问题,就是因为江南土地肥沃,一年可以种两季,故此大多数百姓是及时还钱的。

而王安石的青苗法调查,就是仅限于江南的情况,没有考虑到北方和南方其实是不一样的。

司马光、苏辙都曾对此提出质疑,但是王安石没有搭理他。

而且王安石他们的统计,是仅限于自己的观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服众,你有你的观察,我有我的观察,中国这么大,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样。

最为关键的是,就是他们这种统计学,在朝中是不得人心的,因为有违当下的主流价值观。

包括范祥、薛向,这些颇具经济才华的官员,他们在朝中都没有什么威望,真是天天被人弹劾。

因为大家都是从道德出发去谈经济,你偏偏要谈利益,那就显得格格不入。

张斐显然是吸取了他们的教训,他永远是将利益建立在公平、公正、诚信之上,主打其实还是道德。

这跟王安石、薛向他们其实是很不一样。

王安石他并没有很好得掩藏,自己为国敛财的目的。

还是青苗法。

收两分利,而且一年还分两期,这也就是比那些趁火打劫的地主好一些,但这跟道德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苏轼、苏辙,都认为你这利息太高了,要说你不是为国敛财狗都不信。

张斐就不这么干,我先免你们的交易税,再收你们的仓库税,主打一个公平。

他往往能够占据道德制高点,而王安石是从未占据过道德制高点。

王安石对青苗法的解释,永远都是,地主收那么高,我才收两分,我不是为民着想吗?

但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因为不是每个地主都收那么高,很多地主也收一分、一分五,免息的都有。

很多人也就这一点抨击他。

不够细致。

但张斐还主打一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