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武怀玉当列几等(2 / 2)

🎁美女直播

二十八岁的武怀玉,跟二十八岁时的自己相比,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是胜上几分的,

“不过武士彟在本朝官至宰相,册赠司空,以尚官为准,则当入氏族志,可列第三等。”

比如武家的茶叶,各地名茶都会进贡皇宫,其它的酒、棉布、纸张等也是如此,甚至武家印刷的书籍,每年都会进贡皇家。

二十八岁,

高士廉有些惊到,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臣以为,大唐应当效此,非李氏不得王,”

却是宰相吏部尚书高士廉带头,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人一起奉旨修订的氏族志。

看着面前的武怀玉,皇帝忍不住想到了二十八岁的自己,那年的他刚经历了一次绝境反击,

宫门喋血,绝地翻盘,

他带着八百卫士,夺到了江山社稷。

十年过去,

武怀玉功高勋著,武怀玉忠心耿耿,武怀玉不贪不占,武怀玉有分寸知进退,可越是这样,皇帝越是不放心,

这本氏族志,已经修了五年了。

甚至武家在依法纳税之余,每年甚至还要进贡宫廷。

今天皇帝当面问他异姓分封,他要是赞成,只怕就要危险了。虽不至于说皇帝因此就要干掉他,但可能要上个黑名单,接下来皇帝就要对他出手。

涓竴涓浜屼簲涓浜屽洓鍏鍏簲

那个时候他们或许还健在,但也都老了,这些人都比武怀玉大个一二十岁,谁能压的住武怀玉?

至于承乾?

故此才有了修氏族志。

以前的皇帝霸气却也真诚,但现在的皇帝却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武士彟、武怀玉同样姓武,甚至是不出五服的族亲,但就算按照魏晋谱系,一姓内各家也是各有等级的。

大唐的官,取代过去郡姓。

武怀玉编的这本书还没完成,目前只编了几十卷,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编了三十来卷,

皇帝甚至知晓,武家在大唐海外,也已经有一些据点,如流求、吕宋,如朱崖如安南,

“异姓有功可得爵,但不得裂土分封,功高者,也只能得世封别驾。”

“此事不用再说,”

武怀玉贪财好色,但人家全凭真本事。

而现在皇帝授意,要打破这种传统,更不考虑过去做官情况,只看在大唐的官爵高下,以前的不算。

经历了这次事后,皇帝也深知不举的可怕,万一真折腾坏了,那对于一心想要成为与秦皇汉武并肩大帝的他来说,那是难以接受的打击,毕竟他才三十八。

李世民敲着桌子,“长孙无忌列第二等,武怀玉列第三等,武怀玉既是三公之代司空,又是太子三师之太子太傅,还是开府仪同三司,那么便为第三等之首,

至于武士彟,他是追赠的司空,生前曾任宰相,便列为第四等。”

起因是当初魏征房玄龄程咬金张亮等宰相重臣们,都纷纷要去联姻五姓七家,甚至还要出高额的陪门财,

这在当时让李世民非常不满,

士族的强大,尤其是山东旧士族的强大,对皇族十分不利,李世民不能容忍他们凌驾于皇权之上,

高士廉想了想,“武士彟虽系太原元从,但寒门出身,还曾做过木材商人,若按过去传统,本无资格跻身氏族志高门之列。”

皇帝手指敲了敲桌案,

“你觉得,武士彟当列几等?”皇帝问。

还是武家的生熟药材,朝廷也是每年搏买很多,也是倒手就赚。还有武家近年带头搞起来的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业,朝廷也是见机直接插了一脚,从武家这里转让到了棉布纺织的全新技术,

到如今,武家赚钱的那些产业,其实背后也都有了朝廷的影子,有官营有皇家的,都是搭车赚快钱。

武家都是比较配合的,从没拒绝过,而且武家这些产业,全都是如实上缴税赋,不拖不欠不匿。

“此前功臣世封刺史虽改为世封别驾,但还是不合适,功臣有大功勋者,可赐封官爵、赏赐钱帛,甚至是授封食邑,但不可封地。”

没有数的清,

虽然这个传说有点过于夸张,但武家确实有钱。

吏部尚书、参预政事高士廉,这位皇后的舅父立马奉旨赶来。

世封别驾,封赏太高。”

这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士族体系,而且是以皇族为尊,以新朝贵族为首。

朝廷这些负责修氏族志的大臣,却依然还是要捧山东士族的臭脚,仍要尊五姓为氏族之首,

“叫高士廉来。”

如果是长孙顺德刘弘基唐俭这样贪的老贵族,李世民反而倒不怕了,

就算是长孙无忌侯君集柴绍这样的勋戚,李世民也不担心。

站在宫门前,冷风一吹,武怀玉发觉自己出了一血汗。

可修来修去修了五年,氏族志都没修成,前后数稿,都让李世民很不满意。

可武怀玉做事规规矩矩,皇帝也不好干涉,武家产业经营的好,擅理财能赚钱,朝廷难道能抢?

能带兵能打仗,灭过梁师都、灭过DTZ,平过北山奚,灭过岭南蛮。

李世民指着他送来的氏族志稿,

“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皇帝直接发出了不满。

武怀玉是很想要功臣分封的,哪怕是分封边远之地,但只要能建诸侯国,武怀玉都觉得非常值得,甚至认为长久来看,对夏族非常有利。

······

离开皇宫,

武怀玉走后,

李世民独自品着茶,然后拿起资治通鉴翻看起来,

难不成皇帝也要为那些旧士族捧臭脚,抬高他们?

“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甚至武家每年还会拿出大笔钱财,在各地捐钱修桥铺路、救治孤寡残疾。

伴君如伴虎,

如今的皇帝,跟十年前的那个皇帝不一样了。

不停的投入,开作坊、建商号,各地开矿山,屯田垦荒,

还有几项大额支出,就是每年都会投入大笔钱在各地建育婴堂孤儿院等,收养许多弃婴孤儿,还会买地建漏泽园公墓,收葬无主尸骨和家贫无地葬者,

其惠人所生药铺,更是每年都会拿出不少钱来向贫民百姓义诊和平价售药。

这样的皇帝,让武怀玉陌生又不安。

可今天他却一下子听出来,皇帝这话是试探。

原本皇帝是打算皇族后戚三公一品等皆位列第一姓,可最后却指示武怀玉列第三等,武士彟家是第四等。

至于武怀义,他是武怀玉的亲兄弟,所以按这标准,也是跟武怀玉同列一姓一家,也属氏族志第三等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