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特意来恭贺小舅子高中,为此还特意提前散了衙下班。
客人越来越多。
许敬宗、李义府、上官仪、来济来恒、裴行俭等纷纷上门,
武怀玉这次回京,一直没怎么见客,好多人就算想登门拜访都没机会,这次借着这机会,都来了。
武怀玉带着怀良三人,向他们介绍一众人,他们也即将踏入仕途,这些有脉关系也需要开始经营了。
魏征坐在那里,看着武家这热闹的场面,
恍忽间想起当初武怀玉刚搬来此地,他那时跟武怀玉还关系不睦,两家甚至经常隔着围墙吵架,老武就每天早上杀只鸡,然后把鸡肚里的鸡肠等扔到他菜地来,
俱往矣,
他不再是那个四品官,武怀玉也不再住在这了。
看着自己儿子们也跟着武家人招待客人,魏征怔怔出神,次子洛州兵曹参军这新职,最后还是武怀玉跟高士廉打了招呼,才弄妥的,本来是要拟陇右的一个州兵曹。
武怀玉带着老三转了一圈,跟一众客人打了招呼回来,
魏征给武怀玉倒了杯酒,
“听说明天二郎就要纳郑仁基女进家了?”
‘嗯,郑郎中说明天送过门。“
魏征抿了口酒,“二郎真要纳郑女?”
“圣人旨意。”
“如果二郎真要拒绝,圣人总不能硬塞,以二郎的功勋地位,圣人不会因这点事勉强你的。”
武怀玉低头看着杯中酒,没有回答魏征。
他当然可以拒绝,但为何要拒绝,而且他既然都知道了皇帝这出安排的用意,那更没理由拒绝了。
他不在意郑氏女什么身份,也不在意是不是芳华绝代,又或她做了几所尼姑这些,
“魏公,喝酒。”
魏征见状,也只得举杯,饮了一大口。
“听说魏公最近眼神不好,要不要我给魏公瞧瞧。”
“年纪大了,老眼昏花,”魏征叹气。
“那魏公要注意些了,晚上最好不要看书写字,否则很伤眼睛。不要一心操劳案牍,多抬头望望远方,对眼睛有好处。”
“我再给魏公调配点眼药水吧,感觉眼睛酸涩胀的时候,就滴两滴,”
“再教魏公一套眼保健操,也有所帮助的。”
武怀玉现场教,魏征现场学,
武怀玉并没有跟魏征聊他辞相的事,也没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上班,反正魏征也不是真的就要辞官,李世民也不会肯的。
他倒是挺佩服皇帝的,这波魏征辞职,皇帝先是允了解去他侍中之职,又来个进封特进,还仍知门下省事,这套连消带打,对付魏嘴炮那是有来有回,丝毫不占下风,皇帝现在已经能压制魏征了。
魏征再也不能当着皇帝面,指着皇帝喷他一脸口水了。
“二郎啊,听说你在岭南,推行的考试,选拔出了很多人才啊。”魏征主动转移话题。
岭南的考试,相当于岭南公考,武怀玉按照最初在江州搞的三级考试,在岭南推行。
县试、州试、然后是道试。
有点类似明经科举考试,县试又有初试和复试,初试就是资格考试,包括填写亲供,包括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以及三代存殁履历,还要找担保人,还要到县衙县学盖章,证明填报身份户籍等都属实。
一切审核通过,才能参加初试,初试要打落一大批人,最后仅给予每县一定数额的复试名额。
复试录取的,授予生员,就可以继续参加州级考试,州试录取,就是举人。获得举人的,就拥有在岭南做吏的资格,甚至能做伎术官。
而最重要的道试,在广州举行,录取者授为茂才,他们获得岭南铨选资格,通过者就授予岭南官职。没通过铨选,还可以参加下一次铨选。
“嗯,现在岭南公考,二月县试,秋八月州试,次年二月道试,三年一科。”
相比起朝廷制举一年一科,岭南则是三年一科,但分三级考试。
县试有初试和复试,而州试,同样还有个资格试,所有生员先参加初试,争取固定的复试名额。本届和往届生员,都一起参加州初试,考过的才有资格参加州复试,争夺举人名额。
而成为举人,就有资格做吏,或是伎术官。
而能成为道试录取的茂才,就能参加岭南的铨选,通过就能直接授岭南官职。
这一套考公铨选,比起之前岭南的南选,要复杂,也要公平许多,尤其是能够选出许多有能力的人,相比之下,之前的南选,其实选拔举荐地方官吏之权,是在都督、刺史们手里,而之前岭南的刺史多是地方豪酋,岭南的南选,也基本就是岭南豪强子弟的机会。
而现在武怀玉的南选,三级考试,甚至糊名阅卷,比朝廷的科举还严格公正,虽然考公中取者,仍是豪强大族占多数,但起码寒门庶族地主,甚至平民也有了机会。
魏征对岭南搞的这套考公、南选就很关注,甚至觉得这种考试,比起现在朝廷一年一科的制科考试要更好。
“二郎觉得,把岭南的这套考试制度,推广到全国,以此改进朝廷的科举考试如何?”魏征问。
“我觉得这个事不急,岭南的考试,其实也还是在摸索中,那边情况特殊一些,所以我们行事也可以大胆些,”
“不妨先让岭南再试点一些时间,慢慢总结得失经验,你说是吧,魏公。”
魏征给自己又倒满酒,
“现如今朝廷的科举考试,说实话,一年也就录那么几十人,其中权贵世家子弟占了三之二,庶族地主子弟点了三之一,真正平民百姓几乎没有。
行卷之风愈来愈盛,没考之前,几乎已对完全内定了录取名单,这样的考试,说实话根本谈不上公平,也达不到为国取士的作用。”
他说的那些,武怀玉完全知晓,
甚至武怀良这次考试中取,也是事先拜访过主考官打过招呼,甚至武怀玉跟令狐德棻还有暗中交易呢。
以前李义府上官仪裴行俭这些门生们中取,也都有投卷,打招呼这些。
但这并不是武怀玉一人这样,而是当初科举考试,整个环境就是这样的。
魏征不满意很正常,但毕竟如今的科举,对朝廷而言,仅仅是取士的一个小小的补充而已,所以就算有些乱来,可皇帝也没怎么太在意。
一年就录那么几十人而已,都大唐而言,根本没什么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