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陛下驾到
李世民又来宋国公府看小兕子,这次还特意带上了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昨日朕与叔宝、知节北苑射猎,中午吃的槐陶,可他们却都说那天在你家吃的最好吃,
今日朕带着太子兄弟三人来,也一定要尝尝你家的槐陶。”皇帝陪着晋阳到武家后面的龙门观转了一圈,笑着说起这事。
“臣也是那日方知,原来以前家姐做的槐陶特别好吃,只因她的冷陶除了放高槐嫩叶捣的汁和面,还会加入点甘菊汁,那才是画龙点睛之笔。”
“朕也在马周家吃过几次饭,燕国夫人的厨艺确实了得,那今日得再请她来做这个加甘菊汁的槐叶冷陶。”
怀玉便让人去燕国公府请大姐过来,
两家同住一坊,相隔倒不远,
皇帝特意要求,今天也跟那天秦琼他们来一样,就吃槐叶冷陶、槐花窝头和水盆羊肉。
“青雀和雉奴,你们去陪妹妹玩会投壶,”李世民把魏王晋王打发,
留下了太子承乾,还有武怀玉和刚随妻子过来的马周。
皇帝最近有些上火,武怀玉便特意煮了壶甘菊茶。
“怀玉你拟的那个计划朕看过了,也交给诸位宰相们看过了,王珪反对意见很大,给朕上了一道奏章,洋洋洒洒万言。
他说今天有人为其主牧牛羊,不告其主而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而指为劳绩。
武怀玉细细翻阅,
王珪文笔很好,
既利于百姓,也能安稳江山,更别说还能赚钱。
甚至还会吸纳一些富户豪强地主的钱,拿来放贷。
不可能说禁止,
百姓有借贷的大量迫切需求,又有受高利贷压迫之苦,
他还说昔汉武之世,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生,几至于乱。
为何大唐开国之初要搞公廨钱放贷,
但没了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放贷,这民间放贷的并没少,上到皇家、贵族,再到士族豪强,就是乡间地主商人,有钱也一样会放贷,
说肯定会有人为了利息,违背朝廷初衷,比如下面的人直接把本钱强行摊派,甚至是为了本金安全,
可能真正需要贷款的贫穷急困之人,却借贷不到。而不需要的人,却被摊派。
李世民听了这话,微微点头。
比如说朝廷也介入这个行业,但不能跟以前放公廨钱贷款一样随大流的搞高利贷,更不能强制抑配,
得把利息降低一些,甚至常平仓以借粮食布匹实物为主。
还把信众捐的香火钱,寺庙经营田庄碾坊油坊等赚的钱拿来放贷,
他上书反对的是武怀玉要扩大官营钱庄,扩大常平仓本,把青苗贷、工商贷进一步推广。
任何政策不可能说一来就两全齐美,非常完善,但初衷是好的,就可以不断完善。
对许多老百姓来说,借钱是迫不得已的事,高昂的利息,甚至可以说是饮鸩止渴,但有什么办法呢?
民间借贷需求大,
甚至魏晋以来,寺院经济一度空前繁荣,他们不仅占据无数田地,拥有许多奴仆,甚至也大量从事放贷典当的业务,有很长一段时间,那些大寺庙不仅拿自己庄园所产剩余粮食来借贷,
说着,皇帝把王珪那奏疏掏出递给怀玉看。
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
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自陛下始,岂不惜哉?
民间借贷自古以来就有,
武怀玉觉得也禁止不了,
朝廷既然不能简单的禁止,那就想办法改善一下。
就以三大钱庄拟的一千五百万本钱来说,哪怕按最低年息二十来算,一年如果好的情况下,那就有三百万贯的利。
甚至被某些有权势之人,钻空子,把朝廷的本钱借去,然后转头再去放高利贷,空手套白狼等等。
不许抑与,必是空文,武怀玉此法,也必会害人。
当然,寺庙把这些钱拿出去借贷,赚取利息差,而且利差很大。
“太子先前还跟臣说,有人臣这样弄,是要朝廷与民争利,臣还跟太子解释了许久。真正反对的人,那些急着攻击的人,肯定不是一心为民的人,而只会是那些放高利贷受影响的人,”
这些情况,武怀玉不敢说不会发生。
王珪说的那些,是有些道理。
普遍利息还高。
他反对的最大理由是觉得这仍是公廨钱放贷,换汤不换药,而且如今规模更大,危害也就更大。
“陛下,王相公的担忧,臣也能理解,但难道就能因噎废食?臣拟的这个官营钱庄借贷,也是深思熟虑,考虑到各方实际需求才制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