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她有一个特别会精打细算也特别厉害的婆婆,很多人更加觉得邵荣强配不上她。
解放后,父亲成了干部,为他们夫妻二人安排了工作,邵荣强的家庭也就成了拖累,甚至有很多人对她说邵荣强配不上他。
邵荣强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再加上有点畏惧岳文轩这个老丈人,喝酒的时候话不多,两人很快就喝干了一瓶酒。
平均每人半斤酒已经不少了,岳文轩没在继续开酒瓶,只是说道:
“酒就这么多,鱼可以多吃。我饭量不大,这段时间又没挨饿,你们别看我,你们该吃就吃,这两条鱼都吃光,最好一点不剩。”
“我病都好了,以后你就别担心了,不要总来回跑,你家里还三个孩子呢,你能把几个孩子照顾好,我也就放心了。
现在我们已经搬出来另过,每月上交点工资就行,粮食上都是各吃各的,不用往那边拿。
鸿雁歇班的时候总能往家带点东西,有了这点儿贴补,孩子们受不了委屈,您放心好了。”
了解女儿的情况之后,知道邵荣强老娘并没有总上门打秋风,岳文轩也就放心了,但他嘴上还是客气的说道:
“你爸妈也不容易,要是日子实在困难,你就和我说一声,我这里也能给点补贴,毕竟都是亲戚,你不用不好意思。”
“谢谢爸关心,要是真的有困难,我肯定会过来求助的。”有这么一个通情达理,而且还总能给予帮助的老丈人,邵荣强的心里还是挺感激的。
“你俩别空手走,带两条鱼回去,给三个孩子炖一炖,也给他们补充一点营养。”
岳文轩主动挑了两条最大的白鲢,硬塞到半女儿的手中。
大女儿不想占父亲的便宜,推辞一番之后,还是在岳文轩的劝说之下拿走了。
几个孩子当中,原身一直觉得对大女儿和大儿子有所亏欠。
解放前,岳文轩的工作很危险,家里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
因为家里太困难,大女儿和大儿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勉强算是小学毕业。
因为两人都是解放前结婚,对于结婚对象的选择,也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两位亲家的条件一家比一家差。
大女儿的婆家只是市里最普通的小市民家庭,大儿媳更是来自乡下。
刚解放那几年,乡下的条件还算好,打土豪分田地之后,每人都能分到两亩地,一年的吃喝基本上是不用愁的,比起市里的生活来并不差。
但这几年就不一样了,农业户口没有定量,吃饭问题太严峻了。乡下的亲家虽然不会指望着大儿媳接济,但面对一家人的生存问题,大儿媳肯定还是要竭尽所能的给予帮助。
在这一点上,就连原身都很支持,如果不是瘫痪在床,做不了主,他也愿意节省点口粮贴补给乡下的亲家。
他们这些城里人只是过得很难,而大儿媳的娘家人面临的却是生存问题。对于原身这样的革命家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在他有能力的前提下,必然会竭尽全力的给予帮助。
他昨天特意叮嘱老三给老大和老二打个电话,让他们今天过来一趟,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