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419.艰辛煎熬与意志磨练
对于农民来说,夏收双抢是一年当中最辛苦也最紧张的一个阶段。
辛苦是因为劳动强度特别大,要从天亮干到天黑,就算是身体最好的壮劳力,也能累到虚脱。
紧张是因为短短几天的劳作却决定了半年的收成怎么样,万一在这几天当中遇到阴雨天,就会收获大减。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意外,所以要千方百计的加快劳作速度,尽快把粮食收到家里,才能让人放心。
六月六号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所有村民就都已经起床,凌晨四点半就已经开始了早工。
麦收太重要了,所有村民,所有工种都要参与麦收,在这段时间里,其他的工种都会暂停工作,一切以麦收为重。
就连学生,包括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有专门的麦收假期,在这半个月的假期当中,就连未成年的学生都要全部参加劳动。
大河村地处北方,夏收的作物只有一种,那就是小麦。
从收割小麦到麦粒归仓,整个过程包含很多程序,但在所有程序当中,收割小麦绝对是最繁重、最苦累的一项工作。
听到要干这么长时间,顾冰雪简直生无可恋,痛苦的说道:
“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只剩一口气了,别说让我干到天黑,就算让我再干半天、干一个小时,我恐怕都做不到。
沙平昌不靠工分挣钱,确实可以争取那些工分值低的清闲农活,只要他主动申请,不会有人有意见。
“总算是不用接着割麦子了,真是幸福死了!只要四叔不让我接着割麦子,让我干什么活儿都行,我都能接受。”
回到知青院,提前回来的几个女知青已经把饭做好。
夏收期间的劳动强度太大,伙食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今天的早饭是纯玉米面的窝头,每人都有两个。
“还能怎么着,只能慢慢熬呗。一天一天的,几天时间,怎么也能熬过去。
同时也是耗时最长、用人最多的一项工作,大部分村民都要参与小麦的收割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每个人都精神奕奕,割麦子的速度都很快。
在农村里,只要是成年男性,基本上都是挣的满公分,也就是十个公分。
岳锦海的大儿媳妇和小女儿岳红梅,来到二人的跟前,看到二人毫无形象的样子,都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岳红梅说道:“累坏了吧?在所有农活当中就数割麦子最累了。
可此时他看到其他知青惨兮兮的样子,心里又有一种难言的痛快感。
以前的课程当中都有学农这一项,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活都学遍,但麦收这项最重要的劳作必然经历过。
同样被分在四队的知青左向群,当然心生羡慕,但他并不会因此产生嫉妒之心。
所有人当中,只有陆文兵表现的最轻松。
这份工作的满工分值只有六分,但胜在清闲,三个人都很开心。
这么累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经过几年的锻炼,每到夏收,他虽然还是会觉得很辛苦,但至少前两天已经能够应付下来。
今天只是第一天劳动,又仅仅干了一早上,还不至于让他觉得有多累。
其他几个男知青就不行了,就连身体素质一向比较好的沙平昌都累的说不出话来。
几个男知青虽然也是腰酸背痛,但到底体质好一些,勉强还能坚持着做早饭。
回到知青院,男知青们已经开始做早饭,几个女知青都躺在床上起不来。
沙平昌羡慕的说道:“还是你们女知青好,还有选择的余地,像我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接着割麦子。”
持续的劳作,带给她的痛苦越来越大。
岳文轩能有这样的待遇,自有其特殊情况,除了四队长是他四叔之外,四队的很多社员都是他同姓的亲族。
但她此时却像是变成了一个机器人,不断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时间一分一秒的向前走,不知不觉就已经坚持了三个小时。
顾冰雪刚刚参加劳动没几天时间,她的身体素质最差,现在还没有锻炼出来,刚刚干了一刻钟时间,就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
那些明显清闲的农活,公分值定的低,一般会安排给女性或者是老弱病残。
别说像他这样外来的知青,就算是本村的男劳力,大部分人分配到的工作同样是割麦子,并不比他清闲。
肖海燕高兴的说道:“我们队的女社员没人愿意去晒场,都嫌晒场给的工分值太低。
这些人不反对,他才能进入运输组,要是其他人强烈反对,就算四队长是他的四叔,也不能这么安排,怎么也要有一些顾忌。
他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脱离农村,重新返城,再也不用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肖海燕和白雅婷虽然比二人早来了一段时间,但身体素质并不比二人强,割了一早上麦子,同样被累瘫了。
对于社员们来说工分就是命,只要工分给的多,没人怕辛苦。那些工分值低的农活儿,也只能分配给老弱病残。
左向群忍不住问道:“陆组长,你刚来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
吃完饭之后,就连几个女知青,都觉得恢复了几分力气。
刚开始的时候,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来自腰部的酸痛,然后是裸露在外的肌肤都开始火辣辣的疼。
等吃完早饭集合,肯定还要分出一部分人去其他工序上干活。你俩不用担心,四叔肯定会给你们两个分配清闲一点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你们两个接着割麦子了。”
我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胳膊也已经麻木的没有知觉,实在是太累了!”
他开口问道:“肖知青、白知青,看你们两个如此精神,应该也是换了工种吧?”
如果换成其他时间,如此辛苦的劳作,必然会有人偷奸耍滑,磨洋工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大河村现有的十名知青在第一天当中分配到的工作,也都是收割小麦。
所有知青当中,表现的最轻松的就只有岳文轩和陆文兵两个人。
陆文兵表现的如此轻松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劳动强度,他已经来到大河村四年时间,身体素质早已经锻炼的和普通村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