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时候侯德明老两口从外面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三个孙子孙女。
“爷爷,呜呜,我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骂我是汉奸的孙子!”
“我也不去了,他们揪我的辫子,说要给我发配到牛棚去挑大粪。”
最小的侯伟生得虎头虎脑,“谁骂我,我就打谁!”
他今天把幼稚园一个骂他是反动派孙子的小孩子给打了,老师给他罚站,还让他道歉,他拒不道歉,然后就被叫家长。
爷爷就给他接回来了。
侯母见儿媳在屋里安慰儿子也没打扰,就自己去做饭。
以前住在家属院独栋小楼房,家里细面吃不完,儿媳妇还给娘家汇粮票,这会儿他们竟然粗粮也吃不饱了。
哎,不等去农场就提前过上农场的日子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家里没什么好东西,饭菜也没什么好做的,顶多就是杂粮稀饭。
三个孩子倒是懂事,对吃的没挑剔,却不满人家叫他们汉奸、反动派,总追问到底怎么回事,要是他们胡说为什么不打回去,为什么不找公安评评理!
侯德明负责给他们讲老侯家的家族史,三个孩子听得入迷,就不闹腾了。
正忙着,有人咚咚敲门。
大孙子侯博跑去开门,“小姑?”
侯淑娴是侯建文的小妹,如今侯家就剩下他们兄妹俩,其他兄弟姊妹都没了。
侯淑娴面色憔悴,眼睛肿得像烂桃子,显然哭得很厉害。
几个孩子看小姑那样,都不说话了。
侯德明蹙眉,示意她坐下,“唐家难为你了?”
侯淑娴在小板凳上坐下,又抽泣起来。
侯建文和林丹从房间出来。
侯建文气道:“爸这里又不会牵连唐家,他们难为你做什么?”
侯德明示意他不要发火,温声道:“如果是唐家让你回来划清界限的,那我同意,不会对你们有意见的。”
侯淑娴原本满肚子委屈,都说她爹能干贡献大、身份尊崇地位高,工资高,很多女孩子羡慕她从小生活好,吃穿用度都比她们好,可她们知道她受的委屈吗?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她就如惊弓之鸟一般担惊受怕。
父母不是她能选的,也不是她想生在这个家的,如果有的选择,她宁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哪怕吃糠咽菜,起码能踏实过日子,不用担惊受怕呢。
她从小就害怕,现在头上的大石头终于砸下来了。
现在爸爸这样说她又觉得自己太自私,只想自己不顾父母和哥哥。
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只有哭。
划清界限有什么用?爸妈还是会遭罪,婆家还是会嫌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