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您怎么看?”
沈启楠撇了撇嘴说道。
“我感觉,这卷竹简书.....存疑!”
“嘘......”
存疑两个字讲出来,观众席上所有人都怒了,再次爆发嘘声。
关海山王振邦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不过还没等他发问,旁边的老外霍顿率先发飙了。
“沈先生,您说这卷竹简书存疑?”
“没错,是我说的。”沈启楠说道。
“那拜托沈先生帮我指点出来,这卷竹简书哪个地方有疑点?”
“我......”
沈启楠本能的质疑孔繁龙这边,但让他说出疑点的根源,这可就太难为他了。
憋了几秒钟,沈启楠勉强憋出一个理由。
“我认为,竹简书上的文字不是诸葛亮亲笔所书,应该是后世临摹的。”
“哦?”
“那以您的高见,诸葛亮的真迹应该是什么样子?”
“您说这是临摹的,又是谁临摹的呢?”霍顿追问道。
“这......”
这下可把沈启楠愁坏了,憋得脸都红了。
“那啥,这是我的感觉。”
“感觉?”
“做裁判还可以凭感觉断真伪吗?”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卷竹简书上的文字,笔法苍劲有力,运用娴熟。”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和信心。”
“试问,这样的笔力,哪一个能临摹的出来?”
“诸葛先生亲笔《远涉帖》被后世无数人临摹,可就连书圣王羲之都临摹不出诸葛先生的意境,试问还有谁能临摹的出来?”
“十五年前,我买了一幅《远涉帖》的拓本悬挂在我的书房之中。”
“我对《远涉帖》上的二十七个字研究了十五年,我都看不出字体存疑,请问沈先生又是哪儿来的自信质疑呢?”
“这......”
被霍顿连续质问,沈启楠根本无力反驳,羞臊的脸上五颜六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