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旧官指的是北宋官窑,新官指的是南宋官窑。
两相比较,南宋官窑从技术水平以及工艺上,都要胜出北宋官窑一筹。
所以传世的官窑瓷器,南宋官窑的价值,往往要高于北宋官窑。
之前陆飞用好酒跟郭老六交换了一件北宋官窑琮式瓶。
那件琮式瓶就是难得一见的大宝贝了。
但是,要跟眼前这件南宋官窑渣斗比较,那可就要相形见绌了。
官窑是宋朝大观与政和年间,于汴凉所造。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
眼前这件南宋官窑渣斗,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官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佼佼者,其温厚含蓄的釉色,古拙质朴的造型,清幽淡雅的意境为历代藏家所推崇,更被皇家视为珍藏。
清高宗对宋官窑赞誉为“官下柴一等”和“赵宋官窑晨星看”、“赵宋官窑珍以孤”。
由此可见,在清中期宋官窑已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逼格之高,帝王亦欲求之而难得。
关海山的故博珍藏的宋代官窑器物中,诸多刻有乾隆皇帝吟咏官窑的御题诗,可见乾隆对其珍视和喜爱程度。
南宋《负暄杂录》记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细,油色莹澈,为世所珍。”
可见,南宋官窑袭汝窑及北宋官窑遗风,即便在南宋本朝,官窑青瓷也已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