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镇的清账工作正式进入程序。镇里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所有村干部必须无条件配合清账小组工作。谁与组织对抗,谁承担后果。
高小离作为清账小组的临时负责人,他在林如龙的强烈要求下,开始进驻宁乡镇办公。
工作第一天,就有消息不断传来,全镇十三个村,已经有十个查出了问题。高小离留心竹村这边的消息,直到傍晚,苏黄这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高小离没忍住,电话打过去一问,才知道宋文武已经消失了两天。苏黄这时候正在吴花果屋里,等着吴花果给他做饭吃。
“麻烦!”放下电话高小离暗自嘀咕了一句。这次清查村账务,主要目标就是宋文武。只要在宁乡镇呆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宋文武是魏如春的头号马仔。魏如春当年还是计生干部的时候,宋文武就已经跟在他身边鞍前马后的服伺他。按宋文武的话来说,魏如春在他面前没隐私,魏如春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宋文武不但了若指掌,而且绝大多数的事他都亲自参与过。
宋文武失踪,自然是听到了风声。他一失踪,反而暴露出他心里有鬼。
林如龙在听到高小离的汇报后,沉吟一会得出这个结论。他立即打电话给石头,让他务必尽快找到宋文武,只要找到人,什么都不用多说,先将人控制起来。
林如龙担心宋文武的去向,而高小离担心的是苏黄在竹村,对吴花果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这边石头撒开一张网到处寻找宋文武的下落,那边魏如春派人过来通知林如龙,明天县人大主任于大头要来宁乡镇视察检查工作。
宁县对宁乡镇全面开展清账工作一直持保留意见的态度。常委会上县长顾大力强烈表示支持,并表示如果成功了,可将宁乡镇的经验全县推广。县委书记徐广一直不表态,他对于大头的强烈反对意见只说一句话:“让他们试试也好,如果影响太大,可以及时叫停。”
于大头要来宁乡镇视察,消息瞬间在镇政府传开。
于大头是从宁乡镇走出去的干部,也是宁乡镇这么多年来走出去的唯一大干部。
魏如春召集全镇干部开会,特地将镇中学校长一起请了过来。于主任来视察,这是对宁乡镇的关怀,作为家乡老百姓一定要让于主任感觉到热情和温暖。
魏如春在会上热情洋溢地讲话,他要求会议散后,第一件事就是镇办主任亲自带头,将镇里的街道不论大小,一律打扫干净。必要的地方还得用水冲洗。同时,全镇所有街道都必须悬挂欢迎横幅。宁乡镇要倾尽全力接待好县领导的视察。
高小离作为清账小组的临时负责人,魏如春让他做好汇报的准备。
林如龙当场表示不同意见,说清账小组工作才刚开展。而且于主任来宁乡镇视察,主要目的不是来检查清账小组的工作,而是宁乡镇的其他工作。
魏如春似笑非笑地看着林如龙问:“老林,你怎么知道于主任就不会关心我们镇里的这项工作呢?”
林如龙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会议圆满结束。明天一早,全镇干部必须取消所有活动,全部在家等着县领导过来。镇中学做好欢迎仪式,必要的时候列队持鲜花迎接。
高小离心里想笑,一个县领导来检查工作,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按魏如春的安排,于大头来视察检查工作,架势不亚于国家元首出访啊。
一场预备会,林如龙没说几句话,高小离更是连一句开口的机会都没有。一切都是魏如春在安排,而且不许持任何的反对态度。谁要对他的安排持怀疑态度,他当即就会瞪起牛卵一样大的眼怒斥:“狗日的,你看不起县领导么?你砸老子的锅,老子就砸了你的碗。”
没人愿意顶着这样的帽子,因此魏如春的安排顺水顺风,没一个人提出不同意见。
晚饭过后,高小离一个人去镇后山散步。他来镇里后,发现了镇政府后山别有洞天。宁乡镇建在一座高山背后,前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溪。小溪上面架了一座水泥桥。这座桥的前身是完全木制结构,称为“风雨桥”,后来改用石头砌,将桥上原来的亭子都拆除了。再后来,镇政府建起来后,将石头桥又再次拆了,改做了钢筋水泥桥。
镇后山高大巍峨,山上长满了灌木。山上多映山红。一到春天,漫山红遍。一条小径蜿蜒曲折直通山顶。或许是很久没人走过,小径上已经长出了一些杂草。
站在山顶,宁乡镇在眼底一览无遗。
高小离第一次试探着爬上山顶时,一阵风吹过,让他有恍如飘逸做仙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