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离不敢直接回答林巧究竟会呆多久,来竹村是被迫无奈,倘若有半点可以转圜的地方,他未必会选择将许叶带到竹村来。
晚上来了不少村民陪他喝酒,大家都想办法弄了家里最好的菜出来,诸如野山笋炒腊肉,葱爆野兔肉,或者腊山鸡之类的,不一而足。一张桌子摆不下,刚才将几张桌子拼起来,摆成一溜,远远看过去,就如一条长蛇一样。
在竹器工艺品厂上班的枫树村村民也来凑热闹,他们说,没有高小离,就没有工艺品厂。没有厂,他们就没地方打工,没地方打工就赚不了钱。因此高小离在他们心里,如神一般的存在。
高小离问他们,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村民们都含笑不语,将眼光去看林巧。
林巧坐在高小离身边,很少说话,一直温言软语。
高小离便问她:“大家赚的钱比起在外面打工是多还是少?”
林巧浅浅一笑,伸出一只手掌摇了摇说:“上个月大家拿的是这个数?”
高小离高兴地说:“不错,能有五百块的收入。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林巧摇摇头说:“不是五百,是五千。”
高小离吓了一跳,瞪大了眼狐疑地问:“没骗我吧?那么多?”
五千块一个月的工资,目前高小离都还没达到这个水平。别看他是公务员,还是处级干部,工资却是少得可怜。一个月扣七扣八,落到手里能有三千块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作为公务员来说,工资不代表他的全部收入,但表面上看,还是落后于竹村工艺品厂了。
“这是最基本的,拿得最少的。多的还不止这些。”林巧补了一句说:“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多劳多得计件办法,谁手脚快,谁赚得就越多。还有,跑销售的不在这一块计算,他们拿全部销售额的百分比工资。”
高小离小心地问:“哪是多少?”
林巧伸出一根手指头晃了晃说:“比如笑笑,上个月就拿了一万多。”
高小离心里高兴,甚至有些激动。按林巧的说法,现在竹村村民一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原来一年的收入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正喝着酒,高小离猛然想起一个人,试探着问:“华处呢?怎么不见他人?”
林巧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才说:“不要管他了。华处过的日子比我们逍遥多了。他都不在竹村住了。”
“他去哪住?”高小离奇怪地问。华村作为接手他的驻村扶贫干部,不住在竹村,他会去哪里住?
“领导嘛,自然有领导的地方。”林巧浅笑着说:“华处说,他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厂里噪音大,他受不了。所以去了镇里住了。”
“去镇里住?”高小离叫出声来:“华处每天来竹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