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离的清查村干部计划以完败而告终。宁县县委集体作出决定,为维护基层稳定,确保乡村生态不被破坏,对本次清查出来有问题的村干部,严重的撤职,但不深入查办。问题轻的,由组织部诫勉谈话了事。
高小离还没明确为常委,因此这样的会议他只能列席。列席人员是没有表决权的,高小离眼睁睁看着决议出台而毫无办法。
散会后,他第一个出会议室。也不回办公室,一个人下楼,漫无目的在宁县大街上游荡。
县委的决定对他的打击很大,原本想趁着这股风,彻底将附裹在乡下百姓身上的小蛀虫一网打尽。现在看来,一切都成了泡影。乡下百姓民怨四起,村干部看似不大,但他们恶劣的贪婪手段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
曾经有这么一个传说,村干部选来选去,为什么总是那几个人?有人给出了答案。选旧人吃得会客气一点,因为已经养肥了。要是选个新的上来,他过去是饿着肚子的,一上来就要吃饱,吃相不但难看,而且连骨头都不会吐。与其选个连骨带渣一起吞的,不如选个已经吃得有些半饱的旧人,毕竟还能吃得文雅。
村干部已经成了乡村的一个恶疾,没有几个村干部敢说自己一身清白。造成恶疾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乡镇干部身上。但凡想在村里占有一席之地,没有一点势力还是很难成事的。要么是拳头硬,要么是关系广。
拳头硬的,村民敢怒不敢言。关系广的,村民连怒的勇气都没有。
村镇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网,所有的村干部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而乡镇干部,是连接所有结的线,这张网的最终绳头,却捏在县里领导的手中。比如徐广和顾大力。
高小离清查村干部,就像一只飞蛾扑进网里一样,任他怎样的挣扎,始终没法挣脱网的束缚。
他只能认输!
计划失败,预示着他想打开廉租房缺口的机会也丧失了。村干部得知县委的意见后,不会再看着他高小离的后背怕了。有县委替他们做主,高小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他们俯首称臣。
他一脚踢飞一只空着的易拉罐,叮叮当当地一路响过去,居然不偏不倚落进了街边的垃圾桶里。
从衡岳市回来,他的一颗心就没平静过。严书记旁敲侧击,意在祝副市长的日记本。霍公子更是明目张胆,公开开出价码要与他交换。市里因为人大贿选案的爆发,省里派下来副省长亲自坐镇,虽说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但能感觉到底下已经在风起云涌。
就好像做馒头先要发酵一样,衡岳市就像一个正在等待发酵的馒头。高小离突然有个感觉,他手里的日记本,就好像是酵母粉。
既然所有人都在关注日记本,高小离觉得自己先研究一下完全有必要。日记本的存在,就像别人的梦魔,而对于高小离,却像一盏路灯。
找丁艳说想发展旅游经济,其实只是他的一颗烟幕弹。既然所有人都在关心他手里的日记本,他就要装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出来。他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这让别人会误认为他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他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不务正业的人,通常没有野心。
他知道丁艳肯定会将他的想法告诉孟家喜。孟家喜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一个机会。因为宁县经济在他的主导下有所改变,将会是他的一大政绩。而这些政绩,是完全有助于他今后的仕途一路畅通无阻的。
孟家喜知道了,等于就是徐欢知道了。徐欢再知道了,等于就是市委组织部部长知道了。这样一推下去,整个衡岳市的人都会知道,宁县的高小离是个对政治没兴趣的人。
仕途上奔跑的人,如果缺少对政治的敏感和兴趣,基本可以宣布他的前途从此将停滞不前。
下午他没去办公室。一个人在宾馆房间里找出祝副市长的日记本,准备认真研读一下一个女副市长的心路历程。
第一本他已经读过,觉得与平常人的日记并无太大的区别。第二本他一直没读,一来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物牵着了,他抽不开身去读。二来他过去对日记本也确实没太多的兴趣。他甚至想将日记本一烧了之,只是叹息着它们是祝副市长留在世上的念想,因此也就一直下不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