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君继续说着牛犇的事迹,楚皓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说话内容上来。
“牛犇被免职以后,心里满是委屈和愤恨。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拼死拼活地为安远的发展殚精竭虑,结果却被扫地出门。”
“于是,他决定创办一家经营牛奶的公司,发誓要打败安远。”
楚皓暗暗点头,如果这口气牛犇他忍了,这样的人势必成不了大事,楚皓也会看不起他。
这个牛犇,还真是天生适合做牛奶企业。
看他的名字,就是四个牛。
“刚开始的创业是艰苦的。牛犇把原来安远集团的股票全部卖掉,筹集了一百万的启动资金,然后在居民楼里花了200元钱租了一间53平方米的小屋,这样怒牛集团成立了。”
“得知牛犇创立了怒牛集团,他的老部下纷纷放弃安远的高官厚禄,投奔到牛犇的麾下,选择与牛犇从零开始,从安远离职然后加入怒牛的管理人员先后有数百人之多。”
“我们常说打仗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牛犇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有大量的人才汇集,牢牢占据了人和,可见他不成功也难。”
楚皓赞叹道,他自认自己绝对没有牛犇如此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领导能力“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陆绍晖这时插话了。
“虽然老牛成立了怒牛公司,大批的部下也纷纷赶来投奔,但是一百万的启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老牛的老下属听说他资金不够,纷纷投资怒牛。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开始把钱投给怒牛。”
陆绍晖笑了笑,道:“在当时,连手机都是一个稀罕的玩意儿,更别说智能手机了,就连银行卡,也是高端成功人士的专利。要把钱给老牛,只能是现金。”
“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多人都来到这个小小的办公室。你一万,我五千,都愿意把钱借给老牛。他们相信老牛的为人,更相信老牛的能力。”
“这时,意外来了。有人向国家有关部门告发,说这里有一个非法集资的窝点。”
“有关部门立刻派人搜查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居然搜出了700多万元中州币。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款子,要知道,那时候我的工资才800块钱一个月。”
“有关部门吓了一大跳,没想到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藏了这么多的钱,就准备要按非法集资立案处理。”
“后来呢?”楚皓好奇地问。
“还是老牛的老部下出面,做了大量解释和澄清工作,有关方面最后没有立案,但还是在很长时间里监控着怒牛的一举一动。”
这时胡奇开口道:“虽然牛犇占据了人和,但是,天时并不在怒牛这一边。因为,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仅仅怒牛所在的内蒙省,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而安远集团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更是把其他乳品公司远远甩在了身后。”
“想要在众强环伺的内蒙省脱颖而出,更要走出安远集团这个巨无霸的阴影,谈何容易。”
柳佳依也跟着分析道:“而且,地利也不在怒牛这一边。怒牛创立之初,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除了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安远的董事长清楚的知道牛犇的能力,而怒牛的管理团队又是从安远离职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