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惨的是一些躲在山洞里的蛮族,数十人、上百人的被熏死在山洞中……
侥幸活下来的蛮族,陷入了两难之中。
有人冲出山来报仇,但是在明军的火枪面前只能是送死。
有人灰溜溜的出来投降,总算是得到了一条活路。
也有人还想继续躲在山里,但是明军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次烧山。
没人敢怀疑明军放火烧山的决心,所以蛮族纷纷走出山地,向明军、向汉人投降。
这里有农具,有耕牛,有种子,有鸡鸭。
这里还有汉人负责传授耕种和养殖的方法。
幸存的蛮族人在
农庄里住了下来,从狩猎改为耕种。
在此后的两三个月里,也有人尝试逃走。
但汉人的农庄管理者,只发放五到十天的口粮。
如果贸然逃亡的话,恐怕就要饿死了。
要知道,现在山上经历了大火之后,除了黑乎乎的焦炭,可没有什么能够维生的东西……
等几个月之后,稻米丰收,人们的心思也就终于安定下来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也都在朱允熥的预料之中。
民以食为天。
蛮人也是人。
只要稳住了粮食这个大问题,蛮人也并非不能降服的洪水猛兽。
只是这一场大火下来,蛮人也真的元气大伤……
火烧阿里山之后,朱允熥和解缙等人每天忙忙碌碌赈济蛮族灾民,运送各种粮食和物资到小琉球岛上,还在岛上建立了坚固的据点和码头。
而在更南方的海洋中,则是另一幅光景。
奉命巡洋的镇远号、定远号结伴南下,抵达吕宋岛南端的时候,两条战船朝西南、东南两侧,绕着吕宋岛开始巡航。
管理镇远号的,是工匠出身的水师将领于彦昭。
于彦昭的父亲官至工部侍郎,后来于彦昭被江南造船工坊吸纳,参加了镇远号的建造
。
作为造船工匠之一,于彦昭对于镇远号的性能可谓了如指掌。
正因如此,于彦昭对这条钢铁战船充满了自豪感。
战船通体覆盖着一指厚的钢板,敌船就算也拥有火炮,也无法击穿镇远号的甲板。
而镇远号上,无论是舰炮还是撞角,都是非常致命的武器。
最关键的是,镇远号采用高速螺旋桨的推进方式,比寻常的风帆船快了四倍,比明军的排浆船、轮桨船也要快两倍,是不折不扣的海上战神。
奉命巡视吕宋岛的镇远号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击沉一切可疑船只。
皇帝已经下达了自由作战的命令,不需要顾忌误伤渔船之类的。
镇远号在海上乘风破浪,桅杆上的水手拿着千里镜,朝着周围的海面巡视。
忽然,水手朝着传声的金属管大声喊道:“西南方,发现两条大船!”
这些天的航行,明军虽然偶尔会遇到一些船只,但都是小小的渔船。
明军战舰还不至于去欺负那些渔民,所以一个个都闲的手脚发痒了。
航行了六天,于彦昭这次有种抓住了大鱼的感觉。
“全舰准备!”于彦昭向身边的水手说道:“让他们停船检查,否则予以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