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向导推荐我们去一个村子找张喜顺,说张喜顺要是不敢去,怕是没人能接这个活了。
我们驱车沿着外坝河前行,到后来,基本上没什么路了,有些路也是羊肠小道,四驱车都上不去。
没办法,最后的几公里我们弃车徒步前行。
等到了地方,我傻眼了,这根本就不是村子,加起来也就七八户人家,而且没啥过年的氛围,家家户户都是冷清凋零的场景。
村口有三个老人在墙根下享受着夕阳的余晖。
我们突然造访,三个老头好奇地盯着我们。
我走上前给他们发了支烟拜年,一个老汉道:“你是谁家的娃娃呀?”
“大爷,我来拜访张喜顺,您知道张喜顺家在哪吗?”
“这不就是张喜顺嘛。”
我看了一眼老人手指的方向,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传说中的张喜顺年龄估计得有七十岁了,身材干瘦,满脸褶子,一张嘴只有两颗门牙在站岗。
这就牙口,吃藕片都得塞牙。
为啥?
因为套牙上了。
张喜顺打量着我道:“你是谁呀,我不认得你。”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时间感觉被人骗了。
“我想进山,需要向导,别的向导推荐您。”
没想到张喜顺呵呵一笑,比划着一个小院道:“走,回家说。”
这时,旁边的老头搭话道:“找他行,他是活地图,哪都去过。”
说心里话,就是张喜顺想去,我都不敢带他进山,出了事,我得赔多少钱。
张喜顺家里很简单,一个水缸,水缸上面是木质盖板,一个葫芦做成的瓢横在中间。
水缸旁边是厨房,只有一个灶台,一口锅。
屋里面也没好到哪去,一张炕,上面放着一张炕桌,两口颇具年代感的柜子,柜子上面的鸡毛掸子格外耀眼。
可以说,鸡毛掸子是张喜顺家唯一色彩艳丽的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