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个趋势看,她在回城路上出事的概率并不大。
差不多下午两点宁娇才抵达收容所,因为还得继续熬制枇杷膏,否则剥出来的那些隔了夜就不能使用了。
与此同时,长孙若薇的马车也低调抵达了镇上。
婢女去通报了衙门的人,长孙若薇身份不便暴露,所以随便拿的一个知县令牌。
可笑的是衙役不相信一个女子能拿出知县的令牌,还以为是她伪造的,甚至对她口出恶言,动手把她赶走。
婢女满脸不悦的回到长孙若薇身边,“公主,衙役不相信。”
长孙若薇坐在马车上,看不清楚是什么表情,“你去百姓口中打听一下这个县衙的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们毕竟是从外处来的,隔了这么远,如果有什么话传这么远都是会变味的。
只有本地地方的百姓知道自己的父母官是什么人,为官正不正直,清不清廉。
婢女遵照命令去了,但接连问了两个人他们都是摇头离开了。
最后婢女增加了一句,“可是不是听说他给百姓们搭建了收容所吗?也是大功一件啊。”
那百姓闻言悄悄的凑在婢女耳边说,“本身大人是不想管的,这么多难民,他怎么舍得把自己吃进去的油水吐出来。是我们镇上的一个大夫提议的,让他只需要搭建一个收容所,其他的就交给自己,哪怕是吃食这些都不用衙门的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