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檬问余大义融资后得到的资金主要会使用在什么地方。
余大义反问宁檬:“你知道网络直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问完不等宁檬回答,这位不善设悬念吊人胃口的直脾气老板就自己先揭晓了答案,“是流量,也就是平台的用户数。在互联网这一行里,流量就意味着收益,有流量,才能转化出更多收益。”
“流量又由什么决定呢?”余大义又问了个问题。同样问完以后他又自己抢答了:“决定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平台主播的人气、平台的营销手段、平台的内容口碑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宁檬,你觉得是什么?”这回余大义是真的提了个疑问句,自己没有再抢答。
宁檬想了一下,笑了:“应该是技术吧?”
余大义也笑了:“和明白人讲话的乐趣就是这样了,我说了上句,你就能知道下句。没错,就是平台的技术支持。要说融到钱之后我想把钱往哪花,那肯定是往技术支持这刀刃上了!”
余大义告诉宁檬,现在直播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宁檬点头赞同这个说法。
任何一样新兴事物经过萌芽后都会进入野蛮生长的状态里。而随着野蛮生长,行业市场将进入一种被泡沫经济所烘托起来的浮夸的繁荣态势,在这种态势的背后,必然是行业的重新整合——经过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强者兼并弱者更强地发展下去,最后形成行业寡头;弱者要么被吞并要么直接灭亡掉。
而余大义的互联网公司,他的直播平台,宁檬估测过,在行业发展整合的最后,想成为寡头的强者或许还有点难,但成为被强者争相收购的目标却一点都不费劲。所以投资这家公司,前景是光明的。
余大义继续对宁檬说:“现在整个互联网直播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要想吸引和巩固住用户流量,必须得加强技术升级。”
他告诉宁檬,他会用融来的钱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然后着重于改善网站的用户体验,比如让网站同时在线的人数多了以后仍然不卡、及时更新屏幕弹幕、更新在线人数,以及连麦技术等等。必要的时候他会考虑分些股份以留住技术骨干。
余大义说:“在技术上花钱不能小气,技术决定用户体验,只有用户体验升上去了,用户粘性才能被培养起来,只有拥有更多粘性度高的用户,互联网公司才有未来。”
宁檬听得有点兴奋,脱口又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除了网页直播技术的增强以外,我们还要加强手机app的开发!其实房地产投资时代就要过去了,未来最有发展空间的无外乎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而我们的直播平台既有pc端又有移动app端,这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联合发展了!二网齐头并进,这一定会是未来最受资方欢迎的主流趋势!”
余大义连声赞许:“是的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宁檬啊,我现在觉得我没做错选择,你虽然年轻,但很多理念,咱们都是不谋而合的,这样的合作是最让人愉快和轻松的!”
从余大义的公司出来,一回到家宁檬就进入了拼命三郎状态,浑身鸡血地全面研究互联网直播这个正在野蛮生长的新兴行业。
越研究她越觉得余大义的公司前景大好。她在一片美好憧憬中完成了一份无懈可击的项目计划书。
第二天她把项目计划书拿给石英看。
她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一直信心满满,她相信她的计划书一定能打动石英做出拍板投资的决策。
她被这信心满满的状态哄抬得整个人都有点小兴奋。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开发项目,她觉得自己正站在通往投资精英的康庄大路的起点上。石英的一句“这项目我们投了”,将为她驶向这条康庄大路踩下一脚油门。
在有点兴奋有点煎熬的等待中,宁檬工位上的分机终于响起。
接起来,宁檬听到石英透过话筒对她说:“项目计划书我看完了,你现在来我办公室吧。”
宁檬身体里像隐藏着一只蓄势待发的火箭,电话机归位后,这支火箭在她体内瞬间点燃,燃得她一路脚不沾地地奔去了石英的办公室。
石英一开口,宁檬身体里那只熊熊燃烧的火箭,火焰一下就矮了一半下去。
“计划书做得非常不错。”石英先给出一句肯定。宁檬并没有因为这句肯定而有所沾沾自喜,因为她知道这肯定的后面一定跟着一句转折。这是石英的讲话之道,她在否定一件事之前,一定会先予其肯定,以做抚慰与缓冲。
“但是这东西太新潮了,我们的投资方向更偏重于发展稳健的实业,这些年轻人小孩子们热衷的玩意儿,说实话我不太懂,也不太看好。”
宁檬没有想到当她把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退出方式以及颇高的投资回报率都头头是道地写在计划书上以后,能换来的却是石英的一句“不看好”。
这感觉太糟糕了。在以为会得到肯定的时候,迎来的偏偏是否定,这种心理落差能让一个长着牛样粗壮心脏的人都感到心肌梗塞。
宁檬让自己从突然袭来的沮丧中迅速镇定,尽量据理力争:“但是石总,现在年轻人才是最有购买力的人群,所以受年轻人喜爱的新事物未来也会更有市场!”
她的立论有理有据,可石英给她的反驳也敏锐犀利:“年轻人呢,特点就是,年纪小、没长性,他们的爱好天天在变,谁知道他们对一项事物的热度到底能维持多久呢?而且网络直播平台很烧钱,等它从烧钱到盈利不知道要经过多久,我们用投出去的真金白银去赌善变的年轻人的喜好超过我们的投资回报周期,是不是太冒险了?”
宁檬差点就被石英的话堵死了嘴。她飞快地寻找石英话里可供商榷的点,最后抓住了投资回报周期这几个字:“石总,关于投资回报,我是这么认为的。网络直播平台确实烧钱,但他们烧了的钱并不白烧,他们的估值也会也越烧越高。
“先保守一点说,我们现在投的话是A轮,按企业的资质和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后面一定还会有B轮C轮融资,所以其实我们不用非等到企业盈利的时候才能收到回报,我们在企业以更高估值融B轮C轮的时候把股份转让出去就能收获一笔可观的回报。
“然后再不那么保守的预测一下,企业未来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大的直播平台公司收购,那到时我们就更能带着利润退出了。除此之外还有更理想的一种可能,企业可以通过券商的改制和辅导,直接IPO上市或者在新三板挂牌,那未来我们也都能在一个比较高的市值点成功退出。”
宁檬一边说一边观察着石英的表情。她说完,看到石英每当要拒绝一件事时才会有的那种无懈可击的微笑出现了一丝松动。宁檬暗中握了握拳。她知道石英被自己说动了一些。
“我现在还有点犹豫,暂时还拿不定主意。”石英思考了一下,对宁檬实话实说自己的感受。她低头又想了想,忽的一抬头,对宁檬说:“要不这样吧,你去楼上和陆总谈谈看这个项目,看他是什么想法。”
宁檬犹豫了一下,推推眼镜,问石英:“石总,是……一定得上去和陆总说一下这个项目吗?”
石英脸上的官方微笑又变得无懈可击起来:“不是一定,是最好。你想啊,毕竟现在我们和陆总是战略合作关系,遇到想做的项目是要和他说一声的。”
宁檬立刻受教地说声好的,不再多言语其他——石英所说的“最好”说一声,其实就是“一定”去说一声。
宁檬从石英的办公室里出来,调整了一下情绪,把姿态和频率都调到了与友司合作人员公事公办的频道上。
然后她上了楼。
她以为她还能像从前那样,畅通无阻地走进既明资本,无所滞扰地直接走到杨小扬面前,对她说:你帮我进去跟陆总说一声,我们石总有事让我过来和他讲一下。
尔后杨小扬例行通报一声就会把她带进去那个阔大的总裁办公室了。
但这次很不一样。宁檬意外地在既明资本公司大门口就被卡住了。
前台拦住她,很为难很囧地对她说:“宁檬姐,真是不好意思,陆总他这两天刚下达了一条新命令,一切本公司以外的人员都不得随便入内……尤其找他的,他说都要先去跟行政那边确认他的日程安排,然后预约,然后由行政总监刘总安排具体会谈时间……”
宁檬听着听着就有点愣住了。不知道她是不是把自己想重要了,她总觉得这条由陆总裁新发布的命令很有针对性,针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她宁檬。
宁檬对前台笑笑,说:“那好吧,我先联系一下刘总。”
刘一天出来的时候挂着一脑门子的尴尬,对宁檬说:“宁檬啊,你也知道,那位爷天天都有新风抽,我也不知道他这回又是跟哪尊大佛较上劲了,开始摆预约的谱了!不过我刚看了,他今天没什么日程安排,走我带你去见他。”
刘一天通报后把宁檬带进了陆既明的办公室。
进屋看到陆既明的第一眼,宁檬有点意外地怔了怔。
他摆出了一副前所未有的、对待陌生人的、疏离至极的面孔。
宁檬不受陆既明冷漠面孔的影响,公事公办地把余大义公司融资的项目介绍了一番。
她刚说完基本情况,还来不及问一声“您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陆既明已经冷淡地发了声:“这项目既明资本不会投,你们鹰石投不投是你们自己的事。”
他这冷漠的拒绝的回答,正中宁檬下怀。
但宁檬怕他说不投,其实不是真的不想投,而是想故意摆一道,等着她们鹰石求他投。
为了巩固陆既明“不投”的决策,宁檬想她得再加把劲。她合计着按陆既明的拧巴性子来说,她现在越强调他没眼光,他越会较劲地说什么都不投以证自己眼光大大的有。
宁檬:“我能代表石总问一下陆总,您为什么不想投这个项目吗?”
陆既明呲着一边嘴角给出一个无声的冷笑,赏赐般地回答了一句话:“互联网企业风险高,不靠谱。”顿了顿,冷笑里陡然生出浓浓的讽刺,“宁经理,想成功也别这么急功近利,专挑风险高的项目下手搞噱头,还是多找点靠谱的标的公司吧。”
宁檬不气不躁,淡定地回:“陆总,没想到您人是年轻的,投资理念却这么保守老旧呢。您这么不看好互联网企业,我只能说您的眼光跑偏了。而且有句话——风险高才会收益高,这不是您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么。”
宁檬最擅长的就是用陆既明自己说过的话,去他打自己的脸。
陆既明的面孔上果然有了被打脸后的恼火与尴尬。他皱起眉,眉间纠结着是继续装冷漠还是愤起掀桌的挣扎。
挣扎了一瞬后他困难地选择了前者,死死忍住没有炸裂,继续把冷漠维持到底:“我还说你让给我做秘书呢,你怎么不听?这句废话你倒是听进去了。宁檬,我就明白告诉你吧,就你的态度,就这项目,我是肯定不会投的。”
宁檬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指响。
——确定你陆既明不会投,我也就放心了。
她是真的不想什么事到最后都变成是间接地靠了他才办成的。
宁檬下了楼,回到自己公司措了下词后,和石英汇报说:陆总表示这个项目就先不和我们搭伙了。所以要不然的话,石总您看,这项目就我们自己做吧?
石英却一锤定音地说:“这项目既然陆总不做,那我们也不做。”
宁檬有点怔。她在想石英不会搬到这里后连独立承接项目的能力都没有了吧……难不成只要他陆既明不张罗钱,她就不开张做项目了?
石英倒主动且坦然地开了口:“宁檬,我这么跟你说吧,我们公司资金一直都比较紧张,陆总要是不投这个项目,我也找不到什么钱让你投它。所以这个项目还是算了吧。”
宁檬明明记得公司账上还趴着一笔资金。她把心头的疑惑变成了声音从嘴巴里弱弱地表达了出来。
石英笑着告诉她:“那笔资金已经定好用途了。”是准备投石英自己的一个项目。一个收益率其实并不那么高的项目。
宁檬没有太多意外。有谁能比石英用起公司的钱来更天经地义的?说实话她在石英让她上楼去找陆既明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可是预见归预见,预见不达成现实的时候,总是叫人不死心。现下预见彻底变成现实了,她也就踏实死心了。死了那份可以依靠别人的心。
从现在开始,她要自己为这项目张罗资金了。
这项目算是她从余大义那里求来的,她不能就这么让它折了,这样不仅对余大义没法交代,对她自己也没法交代。
宁檬正了正嗓音,字字清晰地对石英问:“石总,我不想放弃这个项目,我能试试自己从外面找资金吗?”
宁檬问石英,她可以自己从外面找资金吗。
石英略一思考就点了头:“当然可以!”
石英告诉宁檬,假如她能自己找到资金渠道,她将全权授权宁檬负责这个项目的一切事宜。
“你只要能找到资金做这个项目,其他方面不用担心,我都会给你开绿灯!”
宁檬就此明白,石英不是对这个项目不看好或者不感兴趣,只是能支撑起她的看好和她的兴趣的资金不到位的话,她只好说这个项目太新潮风险太大。
宁檬简略地设计了一下项目构架。
——找到资金以后,鹰石投资做GP(管理方),找来的资金方做LP(出钱方),一起成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再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名义把钱投到余大义的公司里。
这样细数下来,鹰石投资除了操盘整个局面和拿出GP入伙时该拿的小部分出资款以外,根本不用再操什么心费什么事,就等着股权退出的时候坐分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就好了。
这种坐等分钱的美事儿石英哪有不同意不支持的道理,她必然是愿意处处开绿灯的。
设计好基本架构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想想该去哪里找钱了。
宁檬正想办法的时候,放在桌上的手机嗡嗡嗡地震起来。
她心里想着事,漫不经心地拿起手机看,瞄到屏幕上“苏维然”三个字时,她的漫不经心中断了一秒。
那一秒里,她有种略微妙和略复杂的感觉。
手指滑动,接通电话,叫了声学长。叫得不亲不远的。
话筒里,苏维然笑声和煦,笑出了多年前那般充满阳光的味道:“晚上有没有时间?学长想请你吃饭了。”
宁檬想了想,答应下来。
趁着这段饭,有些交往的尺度,是要精确划分一下的。
另外也可以顺便问一下苏维然,看他对余大义的公司是否感兴趣。
苏维然把饭店选在了王府井附近的大董烤鸭。宁檬起初听到要吃大董的时候,忍不住有点咂舌:“学长,吃饭的地方你是越选越贵了,我倒不担心会吃穷你,但我担心下次选不出更贵的地方你就不会再请客了。”
苏维然愉悦地笑起来,笑声听上去悠扬而纯粹。不久前他曾经对她说,他只有在她面前时还能笑出这么纯粹的笑声。
想着那“只有”两字,宁檬脑海里浮现出神似学姐的女郎的身影。于是唇齿间无声无息地呷到了一丝“听听就算了何必认真”的讽刺味道。
晚上下了班宁檬赶到大董烤鸭时,苏维然已经等在那了。
张罗服务员点好菜,趁着等菜的时间,宁檬把余大义的互联网公司融资项目说给苏维然听。
她不想用熟人关系做情感绑架,于是很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一个朋友的项目,朋友让她帮着问一下,看有没有对这项目感兴趣的投资人。
轻描淡写地介绍说这是朋友的项目后,宁檬问苏维然:“学长,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吗?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个好项目。”
苏维然问宁檬有项目计划书之类的资料吗,宁檬说有,把电子版发到了苏维然的微信上。
苏维然低头翻看起来。看过一遍后,他抬起头,笑了。这会儿他的笑容不是学长苏维然的,是投资大鳄苏总的。
“你朋友这份项目计划书做得挺不错,要点突出,很专业。但项目么,互联网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了,风险也有点高,况且直播这东西,是个非常烧钱的东西,一旦没烧明白投进去的钱就都打水漂了。和这样的项目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投回钱快收益高的项目。”
这就是表达婉转但态度明确地pass掉这个项目了。
宁檬没有再说什么。按照苏维然的投资风格,这其实也在她的意料之内。
菜品陆续上来,宁檬守着外酥里嫩的烤鸭吃得不亦乐乎。
苏维然这个张罗晚餐的人吃得反而不多,更多的时候是看着宁檬的吃相愉悦地笑。
“你吃东西还和以前一样,喷香喷香的馋人,大口大口的样子还有种天下间唯吃最大的天真烂漫。我什么都不做,光看你吃东西都是一种享受。”
宁檬差点咬到腮帮子。
她隐隐觉得苏维然在撩人。
她拿起杯子喝口水压压惊,看苏维然略转身从身旁椅子上拿起一个盒子向自己递过来。
“这是x市VR公司生产的最新款眼镜,早就想给你的,一直没得空。”
宁檬迟疑了两秒钟后,接过眼镜说了声谢谢学长。
说“我不想要”或者“学长你自己留着吧”之类的话,似乎有点尴尬和不识好歹。于是只能收下,于是到底没能躲掉这雨露均沾的VR眼镜。
宁檬把眼镜放到一旁,心里正微妙地自嘲着,就看到苏维然从他旁边的椅子上,又拿起一样东西,向她递过来。
一瞬间,宁檬惊呆了。
正递过来的,是个LV的包包。巧得很,就是她帮VR公司陈主管选的那款包,那款据说要送给苏维然的红颜一笑作为小小答谢的礼物。
而此时此刻,那款该挽在那神似学姐的女郎手臂上的包,正被捏在苏维然手中,向着她递过来。
宁檬又惊又懵懂,惊而懵懂的她抬不起手臂去接那在她认知里并不该属于自己的礼物。
苏维然只好先收回手臂,冲着她的一脸懵懂,和如春风般地笑起来,那笑容让他变得无比儒雅和温柔。
他缓缓地柔声说着话,那缓和那柔像在给心爱的姑娘讲情话似的:“我投了x市那家VR公司,我明知道那是家短期内不会赚钱的企业,投它不是我的投资风格,但我还是投了。我告诉VR公司的老板,我之所以会投他们,是因为一个女孩有一天对我说了一句话,她说:做投资除了看收益以外,在未来可以赚钱的前提下,再有上一些情怀,也是很动人的一件事。
“因为这句话,我投了他们。他们收到投资款以后,就买了这个礼物,让我一定转交给那个女孩,并替他们说声谢谢。”
苏维然的这一番话,讲得像夏日骄阳下缓缓流动的小溪,柔缓中潜藏着炙热,旖旎而动听。
宁檬半天都合不上嘴,懵懵怔怔地消化着这番话。
——所以,苏维然的意思是,她才是他的那个红颜一笑吗?
那么那个神似学姐的女郎呢……
看着苏维然儒雅英俊的脸上漾起的温柔越来越多越来越含情,宁檬直觉再由着他的情绪基调发展下去,有些东西就要失控了。
于是她使劲挤走吃惊,挤出笑容。
“学长,”她喊了一声苏维然,声音轻轻的,有理所以不必声高那样地,温和恬柔地,说,“我在机场看到你接一个长发美女。”
苏维然一下愣住了。那些旖旎含情的笑容渐渐凝固,又渐渐消失。
“是的,”他说,声音压得很平,不带任何喜怒哀乐,“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不是去接人,是去把人送走。”
宁檬笑一笑,希望用这笑容打破突然变得有点凝重的气氛,然后并不迟疑地问了一个会使气氛更加凝重的问题:“学长,她就是跨年夜那晚给你打电话的女孩吧?”
苏维然的回答简洁明了。
“是。”
宁檬点点头,一笑:“她长得真的很像学姐。”
苏维然看着她,静默了足有五秒钟。
然后他轻声地说:“她就是你学姐。”
宁檬这回彻底愕然了。
原来那不是替身,那是货真价实的本尊。
苏维然终于又笑了起来。
这回他的笑容里,没有了旖旎和含情,反而有一种痊愈后的伤痛又被揭开时的强作无事与故作坚强。
“好吧,”苏维然带着这样的笑容对宁檬说,“今天本来是有些话想对你说的,看来时机是不合适了。”
顿了顿,他又说:“但这包,是VR企业的人要送你的,你还是收下吧。”
宁檬缓缓一摇头,态度坚定:“不,学长,你并没有想好这个包是不是该给我。”
苏维然又笑一笑,没做争辩,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它就是属于你的。你要是现在还不想要,那就先放在我这里寄存吧。”
昂贵飘香的烤鸭咀嚼在唇齿间,已经像在嚼蜡一般无味。
宁檬抹抹嘴巴,说吃好想走了。
苏维然说好的我送你吧。
宁檬说不用了出去走两步就是地铁站。
苏维然没再争取,诚实地说那么学长今天就先不送你了,学长还想一个人静静,再坐一会。
宁檬说好的。
然后在起身前,她忍不住叫了苏维然一声。
“学长。”她轻声叫着苏维然,声音里有股幻化无形而安定人心的力量,“有一句话,我在网上看到的,很想送给你。”
她看着他的脸。
那面孔还是年轻有为的,还是儒雅英俊的。可那面孔下的灵魂却充满沧桑和为情所困。
宁檬看着他,用安定人心的声音说出了那句话: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学长,不管你和学姐经历过什么又或者正在经历着什么,我都真心地愿你还能做回校园里那个阳光耀眼纯粹的学长。”
说完这两句话,宁檬起身走了。
苏维然呆坐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慑里,久久地,一动没动。
宁檬觉得,投资,就一定要把眼界放宽,要把渠道放宽。像石英那样,主要可着陆既明一只羊身上的羊毛薅,这种做项目的方式她心里其实是非常不赞同的。
她觉得既然要把事情做出名堂,不如就大胆一点,敢干一点——她有个很大胆的想法:与其卖力兜售自己而被压价,不如改变局势从兜售变成让人哄抢。哄抢之下,议价的主动权就落在她自己手里了。
为了营造出哄抢的态势来,宁檬想了个主意,她想把项目计划书分发给金融论坛时认识的那几位大佬,看谁对项目感兴趣,然后邀请感兴趣的人到公司来一起召开一个小型的项目投资会,会上她再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项目的兴趣,引起他们想投资项目的欲望。然后她再告诉他们,投资名额有限,有兴趣的人得彼此竞争一下才能得到这个投资机会。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哄抢的局面。
宁檬把这个想法对石英说了一下,石英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模棱两可地说:你想试试的话,那就试试吧。但你得争取一试就成才行。
宁檬从最后那句话里看到了石英态度模棱两可的原因所在——她其实是对自己操办投资会的能力没什么信心。
宁檬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别因为别人对你没信心,你就自己也对自己没信心。加油,宁檬你可以的。
征求过石英的意见后,宁檬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征求一下余大义的意见。
她告诉余大义:“我想找两到三个别的投资人做LP,我们公司做GP,成立个有限合伙企业投到您公司里,您觉得可以吗?”
宁檬诚实地告诉余大义,这个操作说白了就是投资的钱不是他们的自有资金,而是先去把别人的钱拿来变成自己的,再投到企业当中去。
对此余大义问了两个问题。
——别的公司都是怎么投的?也是这样操作吗?
宁檬回答他:“一部分公司会用自有资金投,不过一般限于投资规模比较小、自己就能出得够钱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当投资金融比较大时,一般都会采用有限合伙的方式来投,就是先收拢别人的钱到自己这,再一起投出去。”
——那资金以有限合伙的方式投进来之后,是你控局还是其他掏了钱的人控局?
宁檬说告诉余大义:“一定是鹰石投资控局,因为鹰石是有限合伙的管理人(GP),其他投资人都是只出钱不管事的有限合伙人(LP),他们只做两件事就好,拿钱出来给我准备投资,以及投资期结束后等着我来分收益。”
余大义于是一锤定音:“那行。我不管别人,我只和你对话。我只接受由你主控局面,以后有什么事我也只找你一个人。至于你后面的事怎么操作,你尽管去做,这些我都不管。”
通过这番话,宁檬更加明白余大义为什么能把公司做大了。他不必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他只管住关键的人——那些分管着局面的人,于是他就成了那个真正掌控全局的人。
得了余大义的首肯后,宁檬彻底放开了手脚。
曾宇航半夜睡得好好的,却突然被陆既明的电话吵醒。他气得连吼了一百多个绝交,才控制住情绪没提刀冲出去杀人。
曾宇航恶声恶气地吼:“陆既明你丫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大半夜吵醒我!不然我明天就去你办公室泼你硫酸!”
陆既明这回却没跟曾宇航对吼,这让曾宇航很意外。而让他更意外的是,陆既明一张嘴,声音听上去居然是有点失魂落魄的。
“你最近和宁檬有联系吗?”陆既明没头没脑地问了这么一句话。
曾宇航被问得满心的莫名其妙:“我要说有你不得喷死我?没有!”
陆既明这回吼了:“那你明天倒是联系一下啊!口口声声说她是你老铁,你就这么不闻不问给人当老铁的?!”
曾宇航:“……”他是真的要提刀去砍人了!他人生里怎么会存在这么一个神经病!
曾宇航奋力深呼吸,使劲代谢掉从七窍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的杀意:“你到底什么意思什么企图,一次性把屁给我放全了!”
第二天一大早,曾宇航就挂着俩黑眼圈溜溜达达地去了东方广场,又溜溜达达地去找了宁檬。
他被前台领到宁檬工位时,二逼兮兮地说了声:“Surprise!”
宁檬正喝着早餐豆浆,差点没把自己呛死。
捋顺了呼吸,宁檬问曾宇航怎么过来了。
曾宇航挂着俩黑眼圈使劲把自己笑得神采奕奕:“我没事天天去楼上,今天刚要上去,忽然想起来,从你搬过来之后我还没到楼下来看看你呢!这么一想择日不如撞日,那就今天看吧,我就直接拐过来瞧瞧你了!”
宁檬:“………………”她要是信了这番话她就是刚才把豆浆呛进脑子了。
她对曾宇航点点头,微微笑,说了声谢谢。
然后她毫不客气地戳穿了她这位热情如火的老铁:“你下来不单纯是要瞧瞧我吧?”
曾宇航讪讪地一抖腿,在被正面点破来意不纯后,坚持强行尬聊:“老铁你说你怎么这么聪明,一下就知道我别有用心!其实是这么回事,我听说你要操盘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投资项目,但似乎……”
宁檬主动接过曾宇航略略拖长的话音:“但似乎,我找不到资金来投是不是?”
曾宇航愕了一下,点头:“我真怀疑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宁檬笑着摇摇头,反问他:“这话你是听某人说的吧?你过来我这瞧瞧,也是某人授意的吧?”
曾宇航无法反驳已经化身柯南的宁檬,只有连续点头。
宁檬无比智慧地推推眼镜,继续:“某人这会正四仰八叉悠哉悠哉地等着我去求他帮我找钱来投这个项目呢,是吧?怕我宁可干脆不做这个项目了也不去求他,于是让你来瞧瞧我,顺便引导我去求他,是吧?”
曾宇航点点头,又摇了下头,再点点头。最后又重重一点头。
点点头——某人确实是四仰八叉呢。又摇了下头——但他不是悠哉悠哉,他是闹心得上蹿下跳。再点点头——是的,他等着你求他找钱去呢。最后又重重一点头——是的是的,丫个傻逼确实是让我来引导你去求他呢,你不去求的话,他就让我蛊惑你去!
曾宇航对宁檬料事如神的他人体内蛔虫体质叹服不已。
宁檬笑得春暖花开的,对他说:“老铁啊,你回去告诉某人一声,就让他死了那份等我求他的心吧,这是为他好,不可能实现的事想多了容易折寿。”
曾宇航应了声“哦”。
推推眼镜后,宁檬神色一变,她陡然变得严肃的样子让曾宇航也不禁正色起来。
“况且,”宁檬霸气地对曾宇航说,“以后说不定得是他求着我要往我的项目里塞钱投呢。我今天就把话先撂这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咱们就慢慢走着瞧好了。”
曾宇航回头就把宁檬的话一字不差地带到了陆既明那里。复述的时候,他连宁檬的语气神态都学得惟妙惟肖,顿时达到了让陆既明火冒三丈的效果。
陆既明差点又摔个手机。
他拍着桌子蹦着高地吼:“她疯了吧?不求我还等着我求她?!想什么美事呢!行,不求我,那我就捂着钱不给她用,我就看她靠什么把这项目盘活!”
宁檬先到余大义的公司做了详细的尽调,又仔细调研了一下整个行业发展的情况,然后结合公司情况和行业情况,精心细致地准备了一份商业计划书。
拿得出手的硬件准备好了,现在是她调用其他配置的时候了。
宁檬把上次参加金融论坛时收到的名片找了出来,一共十一张。
她从里面挑了资力相对更雄厚的五家公司的老板出来。
她觉得不用面面俱到地把十一个人每个都问了,只要能把这五个人中说动个两三个人,就可以很圆满的完成这次投资了。
她深吸口气,准备给这五个人打电话。
她在深吸气时,快速地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万一等下拨通电话后别人已经忘了她,她不能尴尬,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底气很足地再自我介绍一遍,要让对方回忆起她这个人和她当时在圆桌前侃侃而谈的那股自信;投资家可都愿意和有自信的人合作。
心理建设做好后,她开始一个个打电话。
果然有人在初接电话时忘了她是谁,哪怕在她强调了那次论坛的午餐沙龙后,对方也没想起她来。那一刻宁檬尴尬得脑皮都发紧。但她咬紧了牙关没退缩。她明白谁想成功都得这样,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被人遗忘和脑皮发紧,没有什么路是一个弯都不打笔直地通向成功的。
面对遗忘了自己的人,宁檬语态从容地再次介绍自己,并言明自己有一个很新很有爆发力的投资项目,不知对方是否感兴趣看下商业计划书。
有的人很客气,说自己的微信就是手机号,可以挂断电话后加上微信把商业计划书发过来看一下。有的人稍稍有点不耐烦,回了声抱歉暂时对这样的项目不敢兴趣就挂了电话。
几通电话打出去,宁檬的心,忽而满足忽而失落。这种情绪的交替像把她一下扔在冰里,一下又架在火上。
宁檬想着,或许等她能把这种明显的情绪交替化解为统一的从容不迫,到那时她就真的是处变不惊修炼成才了。
宁檬把那天聊得最多也聊得最好的梁总安排为最后一通要打的电话。给予梁总这个压轴位置,是因为她对梁总寄予的希望最大。毕竟是这位梁总在那天的午餐局中首先揭开了对她赏识有加的大幕布。
可是当宁檬把电话打通,简单说明自己是谁、说了自己手头上有一个资质很好的新媒体项目后,梁总却直截了当地回了句:我在开会,你稍后再打来吧。
宁檬的心一下凉了半截。
她煎熬地等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里她把商业计划书分别发给了其他几位已经打过电话的大佬。她没指望人人都会看她发的计划书,但只要有那么两三个人能感兴趣,也就可以功德圆满了。
两个小时后,宁檬再次拨打梁总的电话。
嘟嘟声响了几下,戛然断了。
此后宁檬再也打不通梁总的手机号了。她孤注一掷地把商业计划书发到了梁总名片上的邮箱里。这个行为对于她来说其实只是个有去无回的仪式。她知道这封邮件不会有什么回响,但把信件投递过去,算是给整个流程,画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号。
宁檬开始对其他四家公司进入期待期。她焦灼地等待着有人能给她发回反馈。然而三天过去了,她一份反馈都没收到。
她剩下的那半截心,终于也凉了起来。
宁檬变得很焦虑。她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她以为凭着自己那天的表现,凭着她做的计划书,凭着她阐述清晰的企业发展前景,一定会有人赏识她以及她手中的这个项目,她也一定能因此拉到资金。
但事情在实践中,往往会变得与预期和想象背道而驰。她最寄予希望的人,反而给她带来的挫败感最深最重。
在这种挫败感中,剩下的还没联系过的六家企业,她也不敢轻易地联系了。就怕没找对策略前,联系他们后也是同样的结局。
可是时间不停地往前走,余大义那边在等着她的消息,石英也在旁观着她的操盘控局能力,陆既明更是在列着架子等着看她的笑话,等她走投无路匍匐前进到他脚底去求他。
宁檬一下陷进巨大的压力中。她觉得自己好像把自己赶到了一个死胡同里,她站在死角,四处无路,却又不甘心绝望等死,于是只能绞尽脑汁苦苦搜寻可以逃出生天的路。
宁檬给挫败的自己打气:她不能让这个项目折在自己手里,绝不能!
宁檬回家的一路上都有点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想着怎么样盘活这已经渐渐快走死的局。
心不在焉的她走进电梯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电梯里还有个什么人。她把思绪分出了万分之一缕飘了一瞬觉得那或许是楼上或者楼下的居民。
电梯到了七楼,她游魂一样飘了出去。
正打算翻钥匙开门时,却听到身后响起一道嘲讽声。
“啧,魂都没了,撑不下去了就别死撑,别撑到最后命都没了。”
宁檬立刻三魂七魄都归了位。
她回头看了看,原来刚刚跟自己一起乘电梯的,是他陆既明。
她打起精神,骄傲一笑:“谁说我撑不下去了,我风生水起着呢!”
陆既明嗤地一声:“风生水起?别逗了!水深火热还差不多吧。就你那点路数,我早猜到了,不就是想利用一下上次开会认识的人脉吗?怎么样,没人搭理你吧?”
宁檬心头一惊,脸上却强做淡定着没有表现出什么来。
陆既明居然料到了她要做什么,以及目前做得怎么样。说他傻缺,他时不时偏又精明得要死。这样一个招人烦的矛盾体有时真想让人找个旮旯把他人道毁灭了。
宁檬推推眼镜,没什么笑意地一笑:“那陆总有什么高见呢?”
陆既明用鼻孔哼出一身,嘲讽全开:“没什么高见,就是眼睛不瞎看得清局面不乱做梦。人家去开会那些人,看得上你手头这小破项目?人家投实业都是几亿几亿的掏钱,你个几千万的小项目,还不让人家控盘,有人会理你就怪了!”
宁檬听着陆既明的话,忽然有种奇异的感觉。他话里有个点,很重要,她得抓住它!
她使劲炼化着那个点。
陆既明铺垫了一通嘲讽后,终于进入自己的正题:“所以呢,你这项目想从外面拉到资金是不大可能的,但假如你能好声好气地求求我,或许我能点头投一下。”
陆既明说完杵在那等着宁檬表态。
在他的等待中,宁檬忽然抬起头,原本灰沉沉的脸色一下发亮起来。
那是茅塞顿开的一亮。
她摸寻到那个点了。
宁檬从陆既明的话里,终于摸寻到了那个点,她一下子茅塞顿开。
——陆既明说:人家投实业都是几亿几亿的掏钱,你个几千万的小项目,还不让人家控盘,人家看得上才怪。
是了,她之前的思路全错了。她特意在十一家公司里挑了实力最雄厚的几家下手,以为他们不差钱,投资意向会更明确。然而资力雄厚的公司人家既嫌弃投资标的的规模小,又介意不能在项目中控盘,当然就对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不给反馈了。
所以这么看的话,她其实应该反过来,把努力拉拢的重点放在另外余下几家中等规模的公司才对。
另外也确实如陆既明所说,项目小了,人家是不值得一投的。
她当下决定明天就去找余大义商量一下,看是否能根据公司越来越好的运营情况适当上调一下公司估值,这样在出让股权比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融资额再适度提高一点。提升后的总额度应该能够吸引余下几家公司的兴趣。
至于主控权她是绝对不会让出去的,余大义只认她来控局,所以这一点不可妥协。不过关于主控权这点她倒也不必过分担心,毕竟一般中等规模的公司也不会太执着于这个东西。
宁檬被陆既明无心的一句话点拨得豁然开朗,之前的挫败沮丧和心不在焉通通不见,她又重新充满了活力与干劲。
她对等着她低头祈求的陆既明说:“我谢谢你啊!”
其实她这句是千真万确的谢,谢谢他的嘲讽点化开她僵住的思路。
但这句话听在陆既明耳朵里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他觉得宁檬是在讽刺他,羞辱他,故意气他,于是他先自己气得不行。
他生着气,恶狠狠地对宁檬放狠话:“行,宁檬,你现在就算求我都来不及了,我就等着看你栽跟头了!”
宁檬连夜重新调整了项目方案。她的思路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朗清晰。她把修改后的方案发给余大义看,得到了余大义的肯定和支持。
第二天一上班,宁檬就精神抖擞地逐一联系余下六家资力稍逊一筹的中等规模的公司。
这回联系后的结果,对宁檬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商业计划书发出去以后,很快就有四家公司都给了反馈,他们都表示对项目很有兴趣,希望能有机会进一步详谈。
宁檬于是热忱地邀请他们到公司来开个小型投资推介会,言明不管最后是否合作成功,都当是以投会友了。四家公司均表示愿意派人过来参会。
宁檬感受到了对症下药后的快感。想让对方公司有兴趣了解自己的项目之前,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投资侧重和投资喜好。自认项目好上天,可假如不在对方的射程内,说到底就是个空靶子。
宁檬和石英汇报了一下项目进展,告诉石英已经有四家公司给了反馈,并表明自己想邀请四家公司的代表于三天后到鹰石投资来开投资推介会。
石英又一次给足了宁檬有点想看到的惊讶和赞许的表情。
她对宁檬说:“实话说,我没想到你会找到这么多个有投资意向的资方,并且能调动他们过来开会。接下来你就放手干吧,我会调动一切资源全力配合你。”
有了石英这句话,宁檬彻底放开了手脚,为投资推介会精心做准备。
会议具体时间定在三天后的下午两点。时间定在下午是为了满足四家公司的老板或者代表均想早上出行、中午到达、下午开会、晚上离开的日程要求。
四家公司的老板或者代表,有的乘高铁,有的乘飞机,到达时间比较分散,所以需要安排四辆车分别去接。鹰石公司总共有三台车,为了支持宁檬,石英把自己的私人座驾贡献了出来做第四台接人车。
尽管之前石英对项目的态度不失消极,但现在面对她的大力支持,宁檬心里由衷地感谢。
会议当天上午,四辆车都按时出发分别开往首都机场和北京各站。一切都已安排就绪,箭在弦上,满弓待发。
宁檬在公司翻着资料为下午会议发言做最后一遍内容整理的时候,手机响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她不由愣住。
居然是之前她最寄予希望、而对方又最还以冷遇的梁总。
宁檬带着一丝想要解惑谜底的心情,把电话接通,只客套地叫了声梁总,对方嘹亮爽朗的音色就把她刚来得及发出的“您好”给覆盖了。
“宁檬你好,不好意思啊之前去国外开了个会,中途手机被人扒了,前天刚回国补了卡。我看到你给我邮箱里发的那份商业计划书了,这项目很新潮很有意思,我很感兴趣呀!我们能不能约个时间仔细聊一下?”
宁檬握着手机,有点惊,有点喜,有点兴奋,也有点释怀。
有时候太期待的东西总得不到,不期待了老天爷反而又送来额外惊喜。
原来她不是遭人嫌的,梁总也不是换过名片后就不理人的。
原来当人生的反转突然砸到头顶,是可以叫人开心满足到微微晕眩的。
宁檬连忙在电话里对梁总说了下项目进展情况:公司估值和融资额度略有调整;然后今天下午两点将在鹰石投资大会议室召开一次小型的投资推介会,届时会有四家公司的代表人出席会议。而这四家公司的人当时开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同一桌用过午餐的。
梁总听到下午有这样的热闹,立刻表态自己爱凑这个热闹:“那正好,我现在去机场打飞的,我买最近的航班飞北京的话,差不多中午就到了!正好下午和你们一起开会!”
听到梁总热烈的参会诉求和明确的行动计划,宁檬几乎有点受宠若惊了。
她连忙表示万分欢迎梁总的大驾光临,自己将亲自前往机场去迎接。
可是放下电话她就有点傻眼了。
石英连自己的车都贡献出来了,公司哪还有像样的车去接人?
宁檬去找石英汇报最新情况。石英听说某投资大机构的梁总裁也要来凑热闹开会,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一个起初几乎开不起来的会,就这么眼睁睁地渐渐有了规模,渐渐地规模在不断升级,渐渐地已经有了从小型会议变往高峰论坛的趋势。
石英难掩激动,告诉宁檬,那么下午的会她也会一起参加。
宁檬怔了怔后,告诉石英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没有余车能去机场接人。
宁檬问石英:“您看我去租车公司租台宝马去接人成吗?”
石英略一沉吟后,摇头:“这是下下策。”
宁檬不言语,静待她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