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华夏人一生都在做阅读理解呢?】
【之前有一位很出名的作家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卖血记。】
【而这本书的封面部分是三只倒放的暖水瓶,于是就有人提问为什么这位作家要用这张图当封面。】
【而给出的标准答案是:暖水瓶倒挂体现着时代的不易和小人物的无奈,暗示了主角在艰难的生活中努力挣扎、坚持的精神。】
【同时暖水瓶也被看做家庭温暖的象征,尽管生活艰辛,主角依旧为了家庭而努力,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爱。】
“有没有读书人出来解释解释,这么解读对吗?”
“没看过这本书,所以不好说啊!”
“那暖水瓶象征家庭倒是有点意思,可是社会的黑暗就有点强行了吧?”
“咱老汉反正是啥都没看出来,就三个倒挂着的瓶子能有啥意思?”
“就是就是,这些读书人就是爱过度解读。”
看到三个暖水瓶都能被解读出这么多意思,一些没读过书的古人都觉得不得不可思议,那不就是三个瓶子吗,哪来的那么多意思?
【而最后这件事情也被作者知道了。】
【面对大家的疑问作者给出了答复:之所以要放三个倒挂的暖水瓶,是因为在下面的话,下面的位置是要放腰封的,那你的作品大家就看不到。】
【这个答案一出,直接就把网友给整不会了,要是答案这么简单的话那他们的阅读理解不就白做了?】
【于是气急败坏的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吐槽:作者根本就没有读懂这本书;如果作者去高考,那一定会得0分等等。】
“没毛病啊,这道题的解法怎么会如此朴实无华呢?”
“不应该是通过对什么东西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作者对什么无限的情感之类的吗?”
看到网友的吐槽刘宇也表示十分赞同,这道题绝对不能这么简单,雨华去高考绝对要得0分。
而各个时空的古人看到这副场景一个个也是有些无语。
好家伙,人家作者都出来说了没什么意思,就单纯是一个排版的问题。
你们这些读者还堵着不放了,还非得整出点意思来不成吗?
【无独有偶,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个。】
【比如另一篇被节选到试卷里的文章,在文章里有一句话是说在田地里有一个稻草人。】
【于是就提问这个稻草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原本的意思是没有意思,因为在田地里有稻草人不是很是很正常吗,作者随手就写了进去。】
【可是出题者给出的答案是,代表了作者的父亲,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件事被做原作者知道了,气的直接在网上发帖怒骂:你爸才是稻草人,你全家都是稻草人!】
“说得好,一个狗屁稻草人能表达出什么心情?”
“按咱的意思,这帮子读书人就自作多情的很,一会这个意思一会那个意思的,哪来那么多狗屁意思!”
大明,朱元璋也是跟着吐槽了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当时努力补习文化时的场景,当时就觉得这些东西根本就没什么意思,不过当时觉得是自己文化太低,悟性不够才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