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就是没什么意思,完全是那帮文人自作多情!
【在某年高考中,在阅读理解部分引入了一段文章,其中出现了“格调”二字,请问这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而作者知道自己的文章被选入高考试卷后十分高兴,于是兴致勃勃的去买了一套试卷去做。】
【结果这位当年的省高考状元,在做这道自己的文章的试题时,十五分的考题只拿到了一分。】
【最后给作者都整无语了,表示她在写文章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格调”这两个字有什么意思。】
【同样还有某作家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说自己的侄女在在做语文试卷,但是有道阅读理解不会做。】
【而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正好是这位作家的文章,于是就打电话来请求帮助。】
【而那作家听到后拍着胸膛信心满满的表示:你放心吧,这个作业没问题我可以写。】
【结果等拿到试卷之后作者就懵逼了,因为那些问题他一个也看不懂!】
(笑死我了,自己文章自己都不会!)
(很正常,我上学时写过一篇小散文意外被等刊发表了,然后被节选进了试卷里,结果那道题我就得了三分,去找老师他还不信。)
(说白了,阅读理解揣测的是出题人的心理,而不是作者本人的。)
(其实你只要不是在胡乱回答,那所有的答案都应该是满分才对。)
(没错,每个人的见解都不相同,但你在考试那就得有标准答案。)
而看到那些后世作者自己都看不懂自己文章的问题。
古人带一些文人们也默默地掏出了自己的旧作,看着文章中的一些“废话”,默默思考起了这都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
最后的结果是,可能那天自己喝多了,酒后抒情所作,所以醒来之后也才看不懂的。
【还有在文章中,为什么窗帘是蓝色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标准答案:表达了作者悲伤的心情。】
【作者:我家窗帘本来就是蓝色的!】
【同样的试题:河为什么忧郁?】
【标准答案:因为河是弯曲的。】
【河:老子忧不忧郁会告诉你吗?】
【提问: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描写了下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标准答案:作者是南方人,描写下雨是思乡之情。】
【作者:当时是真的在下雨。】
【还是高考题:作者写鱼从锅里蹦到了地面,但那条鱼早已经死了,只是眼里还闪一丝诡异的光。】
【提问: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思。】
【考试结束后,无数学生去网上询问原作者答案,而作者本人表示:别问我了,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我只能告诉你们鱼就是给蹦出来了,眼里确实闪着诡异的光!】
喜欢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