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千家诗12(1 / 2)

🎁美女直播

游月陂①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②。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③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④何足计,但逢佳节约⑤重陪⑥。

【注释】

①月陂:一本作《游月殿》。月陂,庙宇中供月神的

池子。

②百尺台:指月殿北面的高台。百尺言其高。

③樽:古代贮酒的器皿,如酒瓶之类。本字作尊,樽

是后起字。

④无端:没头绪,无定准的意思。

⑤约:掠字之意,引申为斟酌之意。

⑥陪:陪,恐应为"醅"。因为"重陪"解作约我重

来陪你们饮酒,不仅太浅露,而于题面、题意都无关涉;又

版本校勘家公认明人爱以意改字,恐因对前面的"约"字不

得其解,因而改醅为陪,就诗意说:“重醅"为再酿的淳

酒。每逢佳节就斟美酒,这同"一樽聊为晚凉开"句意思衔

接。未敢必是,姑记于此,以俟大雅。

【解说】

这首诗亦是写"静观自得"、"闲来无事不从容"的。

首联游月陂堤,回顾悠然,景与心会,从容信步,徘徊其

上,已是快意,向北望去,却有冲入天空的百尺高台。百尺

高台统率诸景,好比"心似明镜台"一样,主宰一切。只要

不以心为形役,就不会为外物所干扰。所以颔联说:“上百

尺台上一看,万物随秋天肃杀之气已改变了样子,千山落木,

天粘衰草,感秋的人会"摇落深知宋玉悲"了吧。但诗人不

然,仍然那么高兴,那么自得。喝酒吧,为这晚凉的好天气

干一杯吧。颈联更进一层,水心云影,林下泉声,同样使人

悲戚,但诗人别有会心,"闲相照","静自来",感到心

里活泼泼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因此能自得、

能从容。腹联再从社会上的事物来说,社会上的事物确实是

复杂的,捉摸不定的,所谓"人心惟危",但只要"道心惟

微,唯精唯一,允执其中"的话,也就是说,人心虽然危险

狡猾,但只要做到能把握道的微妙之处,谨慎地守着这唯一

的精妙之道,不偏不倚地去实行,也就不必担心了。所以只

要遇上美好的节日,就又喝美酒吧。因此只怕我们心地不能

静观自得,不怕不能从容。结句有余味。

这首诗也是充满哲理的诗,但比《偶成》生动,因

此,诗人虽在颔、颈、腹三联中,从秋色、秋声、人事三个

方而来刻画主题,读起来却每联都有韵味,引人遐思。

偶成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①

万物静观皆自得,②四时佳兴与人同。③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④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⑤

【注释】

①觉(jué决):醒。这两句说,清闲时,对待一切

事物都是从容不迫的;睡醒起来,太阳的光辉已照进向东的窗户了。

②"万物"句;程颢曾自称"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都是自

家体贴出来。”(《上蔡语录》卷上)又说:“天下万物皆可以理

照。”"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都自这里出去。”

(《两程遗书》)这些话可作这句诗的注脚。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程颢的所谓"理",不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指具有精神性的本

体意义。这句说,静观万物,有所体会,都是得自于心。③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朝暮昼夜。这句说,四时兴致的佳好,我

和别人是一样的。④道:指"理",下句"思"也是指"理"。

程颢把"道"和"理"看成一个东西,他说:“天有是理,圣人循而

行之,所谓道也。”(《遗书·语录》)所以道学也称理学。程颢认

为,理既能生物,又能统辖万物。”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四

海而皆准。”"天理"或"理"是程颢和他兄弟程颐说明世界的出发

点,也是他们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花、六两句说,理贯于天地形

体,宇宙风云的变态,无所不至。⑤豪雄:英雄豪杰。这两句

说,人生在世,富贵时不骄奢淫逸,贫贱时又乐天知命;男子能做到

这地步,便是英雄豪杰了。

【解说】

这是一首说理诗,诗中也写事物,但它寓理于

事物中。诗中三、五、六句,可以说是全诗的核心。作者是

宋代的理学家,在诗里基本上是宣扬他那世界万物是"理"

(又称天理)所派生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也有人认为程颢

的哲学体系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

月夜舟中

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①,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②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③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注释】

①虚空:本为太空,天空。此句为月光水气荡漾相接之貌。

②诗思:有了诗兴而立意布局还在酝酿之中的思想状态。

③摇曳:不定之貌。

【解说】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宋代黄岩人。

这首诗的题面在"月"、"舟"二字,诗人在月夜的舟

中有感于四周景色,抒发在寂寞的环境中谁与自己"同调"

的感情。首二句写景,船行江中,水气月光空濛荡漾,月、

水一色,故云绿水无痕,只觉夜色冲人而来。在这样的环境

里,诗人诗兴触发,但诗意未定,只望着桅杆(樯)出神,

象船身的起伏不定一样。诗未写成,人已疲倦,但又昏昏沉

沉不能安眠,时被橹(船浆)声惊醒。这四句反映对某种不

分明的事物,诗人看不清楚,拿不定主意的朦胧状态。因此

后四句隐约流露出无与同谋,无与同调的孤独之感。星辰寥

落了,只剩几点,孤单单地映在潭水里,水没有波浪,星也

没有光辉。此句以静写静,静到了极点。四望辽阔,只有

鸿雁悲鸣于秋晨的红蓼风中,更显得凄清冷落。此外就只有古

岸渔灯,断桥滴露助此凄清而已。于孤独中见无与同调之

意。

这首诗写情写景句句扣紧题目,但觉得平淡一些。

秋兴①(选四首)

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②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④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释】

①《秋兴》:这是杜甫的七律组诗,共八首,是唐代

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kuí葵)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时所作。这是结构严密。因景寓情,感叹身世,伤时忧国的组诗。它

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兴:《诗经》六义之一(六义:风、雅、

颂、赋、比、兴)。兴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杜甫的《秋兴》是因

秋景有所感、抒发情怀的意思。②玉露:即白露。秋露色白如

玉,故称。凋伤:秋天霜降,枫树受害凋谢。枫树:落叶乔

木,到了秋天叶色变丹红。巫山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山

县东。气萧森:指秋天的气象萧瑟阴森。这两句说,枫树林的叶

子被秋霜伤害,全部落下来了;巫山巫峡满目尽是萧瑟阴森的气象。

③江间:指巫峡。兼天:连天。塞上:指巫山。这两句说,

巫峡的波浪,汹涌连天;巫山的风云下接大地,很昏暗阴沉。④丛菊

两开:菊花开了两次。这是指杜甫到夔州,曾经历了菊花的两度开

放。他日:往日,即旧日。孤舟:形容诗人漂泊、留居夔

州。一系:永系。故园:指长安。故园心,指回故乡的希望。

这两句说,眼前的菊花已是第二次开放了,回想起往事不禁要掉眼

泪;自己早就想乘舟出峡归去,因漂泊异乡,长期羁留这里,更增加

了思乡之情。⑤寒衣:冬衣。处处:即家家户户。刀尺

:裁衣的工具,这里引申为剪裁衣服。白帝城:即夔州城。

砧:即捣衣石。这两句说,深秋的季节到了,人们都在赶制冬衣;

傍晚时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可以清晰地听到阵阵捶衣声。

【解说】

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这诗普遍被认

为是这一组诗的序曲,它有总序时景、对景感兴的作用。

这一首诗,在艺术上写得很有特色。作者通过描绘巫山

巫峡萧瑟凋零的深秋景色,来寄寓其忧国伤时的情思。首

联以被白霜凋伤的枫林渲染巫山的萧瑟阴森;颔联极

写巫峡

波浪涌天,

风云接地的遮天蔽日景象。这四句既写了深秋巫

山的萧瑟、巫峡的昏暗,又影射了国家纷乱的情状。颈联写

由于丛菊的开放,孤舟的飘泊,从而引起自己沦落异乡,怀

念故园的凄楚的心情。末联以人们赶制寒衣和到处听到捣衣

的声音,更增加了诗人孤独寂寞、客地凄凉之感而作结。全

诗抑郁悲壮,深沉苍凉,意境深远。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①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②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③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④

【注释】

①千家:形容夔州城小。山郭一指地处偏僻。

朝晖:早晨的阳光。坐:置身于的意思。翠微:青翠的山

色。这两句说,晨光照着静静的小山城,我坐在江楼上,象往日一

样,总是无聊地面对着青翠的山色。②信宿:一宿叫"宿",再

宿叫"信"。还:仍。泛泛:飘浮貌。故飞飞:故意飞来

飞去。这两句说,天亮了,隔宿的渔夫还随波上下捕鱼,不禁使人想

起人生的艰辛;清冷的秋天到了,燕子还不归去,故意飞来飞去,也

不禁撩起我有家归不得的情思。③匡衡抗疏:《汉书·匡衡传》:

汉元帝初,匡衡屡次"上疏陈便宜",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抗疏,这是说大臣屡次向皇帝上疏极谏的意思。功名薄:杜甫任

左拾遗时,曾上疏营救房琯,结果被贬斥,故说"功名薄"。刘向

传经…一《刘向传》:汉成帝时诏令刘向典校大内五经秘书,后来他

的儿子刘歇也同领校秘书,刘向死后,刘歆坚持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

业。心事违:唐天宝时,杜甫曾献《三大礼赋》,侍制集贤院试

文章,但却一直屈于幕府,不象刘向显荣。同时,杜甫家素业儒,故

他以传经的刘向自比,所以说"心事违"。这两句说,我如匡衡那样

屡上谏章,反而遭到贬责;我欲黎刘向那样传经,却一直屈于幕府,

与心事相违。④同学少年:即少年时的同学。五陵:即长陵,

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五座汉代帝王的陵墓。汉代曾把富家名宦

迁徒到五陵一带居住。衣马:裘(qiú求)马,指皮衣和马匹。

轻肥:裘是轻的好,马是肥的佳。这两句说,少年时的同学,很多

已富贵显赫了,他们肥马轻裘,过着多舒适的生活,但有谁想到那是

从人民那里括来的民脂民膏呀!

【解说】

这诗从秋天早晨的景物写起,然后抒发个人的

感慨。起联第一句一个"静"字,写尽了深秋早晨的惨淡景

色。第二句的"日日",是说天天置身在江楼那里,面对山

色,哪里会不厌?这是极写自己久客无聊的心绪,这一联写

得情景交融。颔联是写楼头所见的景物,"渔人"和"燕

子"不归去,都是诗人坐在楼中所见,"还泛泛"、"故飞

飞"六个字景中寓情,也写尽了诗人的内心烦恼。颈联虽是

诗人借古自喻,但痛心疾首的悲愤心情却写得很深切。结联

是诗人由自己的落泊想到少年同学不少巳经轻裘肥马、名列

尊贵,但又表示自己对这种显贵的极端蔑视和奚落。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①承露金茎霄汉间。②

西望瑶池降王母,③东来紫气满函关。④

云移雉尾开宫扇,⑤日绕龙鳞识圣颜。⑥

一卧沧江惊岁晚,⑦几回青琐点朝班。⑧

【注释】

①蓬莱:即大明宫,高宗龙朔三年(662)改为蓬

莱宫,长安元年(705)又改为大明宫。《唐会要》:“大明宫,北据

高原,南望南山,天晴日朗,了如指掌。”这句说,巍峨壮丽的蓬莱

宫与终南山遥遥相对。②承露:即仙人承露盘,为汉武帝时所

造,唐代无承露盘,此处是借汉事形容唐的宫阙壮丽,有借汉讽唐的

意思。金茎:铜柱。这句说,承露盘的铜柱高达云霄。③瑶

池:传说中的仙境,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见李白《清平调词》"瑶

台"注。三句和四句含有唐宫殿宽敞宏大的讽意。这句说,向西遥

望,可以看见西王母从瑶池降下来。④紫气:紫色的祥云。《关

令尹传》载,李耳(老子)乘青牛车将过函谷关,关令

尹见有紫气东

来,便说,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子到来。因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

故曰东来。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这句说,向东

远眺,可以看见紫气笼罩的函谷关。⑤云移:如云彩一般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