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连连点头。
“因为编制是编制池里面的,而高校使用编制方法不一样。
未来不仅是大学,或许其他学校也会使用这种性质,包括一些单位慢慢的也会蔓延。
这是节约成本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举个例子,比如某各单位核定20个编制。
那么,这20个编制是单位固定的编制池;任何人考进单位来?申请使用一个编制,和单位签订合同!
还是如之前所说,这个编制单位不给本人,不办理入编程序!
不要让编制成为铁饭碗,这就是最佳的办法。
这个编制是单位的,干部只使用这个编制,相当于去借别人东西,这个东西的归属权是别人的,借的人只是暂时在使用。
如果别人要把这个编制拿回去?那随时可以拿。
这就是这种意思。
”
这么说,但王道来和王成还是有点似懂非懂,看着他们迷茫的眼神,郗领导又解释道,“这么跟你们说吧,我打个比方,如果编制随人走?那么这个人哪怕就是学校把他解聘了?但他仍然是有编制的,他仍然是干部身份!
政府仍然要给他按分配工作,所以说这就不会失业。
这就导致了“铁饭碗”的产生;因为这个编制是他本人的,现在考上了编制,会有一张入编卡卡,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考上了?很多人就认为拥有了铁饭碗,就觉得衣食无忧了。
这是造成腐败和不作为的一种现象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采用编制池的方式?那么这个编制不是你本人的,你只是暂时借用这个编制!
就跟现在大学一样,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起码来说,那么谁想要做些什么?就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分量!
就要担心会不会砸饭碗了。
你们明白吗?”
“这个很好理解的,那么这样的话就没有“铁饭碗”一说了。
实行编制池这种制度,如果说考核不达标?或者说这个人有问题?那么直接就可以把他开掉!
收回这个编制。
这样的话,对很多干部就会产生非常多的要求;这样就会打破“铁饭碗”制度。
一方面来说,编制的稳定性其实也是有的,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触及了大家不断的被考核,这是个好事。
”
听到这些话,王成才点点头,他懂了,于是马上说,“我大概明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意味着我们整体的政策性质没有变,编制性质没有变,变的只是一种方式。
是这个意思吧?”
郗领导点点头,“对,是这个意思。
短期来讲,想要对编制进行彻底改革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上的转变来间接的打破铁饭碗,你要说这不是编制吗?其确实是编制!
但你说编制是铁饭碗吗?那就不是了,至少没有那么稳定的!
所以说,不要低估集体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