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光与前朝不同的是,他们非常重视土地的种植,尽可能地提高现有农作物的产量,获得更好的良种,尝试更多的种植方式。
究其缘由,只不过是前朝因为一场饥荒而灭亡,大光吸取前朝的教训,特地独立设置了一个司农的部门,为的就是不让百姓饿肚子。
“没想到言官居然是这么看我们司农的官员,原来我们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啊!”站在大司农身后的官员立即说道,语气中的阴阳怪气,一脉相承。
贺晨又一次遭受到了其他部门官员的怨怼,呐呐无言,实在是贺晨年轻,被上司那么一吩咐就勇说了。
此刻,说话的可是位同尚书的大司农,贺晨没有办法只能救助地看向他的上司,希望上司能出来说些什么。
“是啊,原来我们工部和木匠也没有什么区别,干脆我们也别做官了,直接回去做木匠剁好啊。”工部都是老实孩子,长年像司农一样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情,风吹雨打,在外奔波。
此刻受了言官的刺-激,说起话来竟也像大司农一般不管不顾了。
工部尚书还眼神幽怨地看向上方看好戏的皇帝。
南王没有想到言官的话让这么多的部门有话要说,原先有些看皇帝好戏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内心焦灼不已,向己方的官员使眼色。
“哎呀,各位同僚,说这话可就过了。”礼部尚书接收到了南王的暗示,不紧不慢地说道,“言官也是好心,书院学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就是好好读书,好好科举,早日中榜,进入官场造福百姓嘛,现在这个青山书院玩这么多的花样,不就是博人眼球。不过就是书院里的一个笑话罢了,当不得真,哪里到辞官的地步呢。”
礼部尚书要是说到这个,那吏部可就有话要说了。
“礼部尚书,你这话可就说早了。”吏部尚书眼神得意地看向礼部尚书,列举出第一批进入朝廷的青山学子战绩。
“青山书院他们说自己教做官的必备技能,这还真是没有说错。您恐怕不知道,最新一批进士里,青山书院的学子就占了五分之一,并且每一个从翰林院借调出去的青山学子都为相关部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户部,他们就改进了账本的格式,核算旧账的同时还整理出不少的假账,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这还是只是小小的一点,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一批人,开源节流将国库充实了。”
--------------------
第165章
“陛下,臣私以为,将青山书院这种模式投入到更多书院私塾中才是,这样一来,中榜的学子一进入官场就能接触政务,投入到官场之中,能马上缓解目前朝廷缺少官员的压力,好处多多啊!”吏部尚书可是知道,青山学子的行动力是有多么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