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石,我的手艺十里八乡是最好的,赵村子,你放心,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铺好。不仅铺好,我把村里的下水道啥的全部给你建好,让你们村下雨都存不住水!”
石师傅拍着胸脯,保证道,说完就赶紧去忙活了,还呵斥了几个想偷懒的小工几句。
“你这一说,老石的劲头更大了!”老村长笑着说道。
“老叔,好好干,到时候也把你的名字挂出来!”
“你个臭小子,拿你老叔打涮!”
“绝对保真!”
赵放说完,笑着上前,走到铺好的青石路上左看右看,使劲踩了踩,下方的石头给以结实的回应。
走在青石路上,确实是有感觉。虽然刚铺好,感觉不到青石道的古朴沧桑,但是至少以后下雨出门不用两脚泥了。
青石板断面非常的光滑,整体铺好之后,还需要工匠上去轻轻地凿一下,起到防滑的作用。等走的人多了,自然抛光,青石板上的光泽会彻底的显露出来。
“唉,你是谁,上面别乱走!”一名工匠忽然呵斥道。
还没等赵放说抱歉,旁边的石师傅立马骂道:“鳖孙,瞎了你嘞眼了,你没看这是赵村长!”
说着冲着赵放抱歉一笑,又催促着工匠开始干活了。
刚才出言的工匠十分年轻,放在后世可能还没有上高中,可能是帮工或者是石师傅的徒弟或者徒孙之类的。
听到石师傅的话,尴尬到红温,急忙低头找活干,想要掩饰尴尬。
现如今的工匠手艺,还是非常流行收徒那一套。家里实在没办法供孩子上学或者本身也不太爱学,有点见识的父母大多会给孩子送到附近的手艺人家当徒弟。
赵放没有说话,走到老村长旁边:“咱们是管饭吧,平常饭里多加点肉,都是干体力活的,营养不够,吃不消!”
“就你想得周到,放心吧,这些我都想到了。每天都有荤腥,我敢说,他们过年都不一定吃的这么好。”老村长傲然道。
“行,都是十里八乡的,多点肉对咱们没啥,活做好了比啥都强!”
赵放一路回家,看到赵母刚从地里回来,现如今小麦正是关键的时候,天气对于经常下地的农民来说不算热,每天都到饭点才回来。
外婆差不多11点就会摇摇晃晃地从小卖部回家做饭,也省的赵母一身疲惫还得做饭。
“妈!别太累了,几亩麦能挣多少,该歇就歇着,没事的话去外公的小卖部帮帮忙也行!”赵放从赵母的手里接过锄头,心疼地说道。
“这有啥,以前一个人不还是啥都干了?”赵母一脸的不在意。
“就是种地的,地不种吃啥!”
赵放能明白赵母这种心理,也就由着她了,忙碌了半辈子,不干活估计更难受。
外公的小卖部忙是忙,可除了上货的时候,也用不了三个人。即使上货,砖厂就在对面,不少人也会过来主动搭把手。
几天没见,吃着饭,赵母又在絮絮叨叨,不停地说着一些村子里的新消息,大多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赵放久不在村,听得却也新奇,不一会儿话头又落到谁家娶妻,竟然专门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位置等等。
赵放一口面条入肚,听出了话外之音,急忙放下碗筷,忙说自己吃好了外面还有事。
赵母看到赵放这副样子,内心幽幽一叹,臭小子,跑的到快。
也不知道小宁和那个老外,小放到底喜欢哪一个?
村里的事情井井有条,赵放又在大榕树下坐了一会儿,和几个老头老太太寒暄了几句,见八卦快要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急忙上车离去,只留下几个老头老太太面面相觑。
接着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八卦!
回到食品厂内,许攸宁和琳达两人都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两人眼圈通红,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怎么回事?眼圈都红了?”赵放狐疑地问道。
“琳达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