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多谢。”
楼前小院中,常备有矮桌桌席,颇为闲适。
郑秋山耐心的烧水沏茶,期间半句话都没有说,直到将茶杯推到韩昭跟前,这方问了一句:“梅园之事,有何古怪?”
韩昭想了想,直说道:“如若与鬼怪有关,前辈觉得可能吗?”
郑秋山笑而不语,示意院子另一侧。
许是光线使然,只见幼妶已将纸人点燃,灰烬随风翻飞时,飘散出来的烟丝竟如鬼火般,烧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空纹震颤。
随后劲风暗涌,似有鬼影逃散。
就像趁着幼妶虚弱而缠在她身上的鬼怪,在遇到道法玄火后仓皇退避。
韩昭不由一怔:“这是…”
却见郑秋山眉头一皱,连声音都低沉了不少:“你果真看得见?”
韩昭疑惑道:“是指那三色烟吗?”
郑秋山沉吟了片刻:“我只看到火烧黑烟。”
这时,莫名的寒意悄然复回。
不过这次郑秋山没有再故弄玄虚,他指了指韩昭的心口:“应是此物作用,此物非凡物,也并非活物,或也因此,能教你看到一些死后的景象也说不定。”
几乎同时,韩昭感觉到胸口一热,这才发现是方佩一直在帮他驱逐寒意,仿佛在印证着郑秋山的话。
直至今日韩昭已经不用借助方佩来遮掩修为,不过‘八股气’作为压箱底的手段,他也不希望随意拿出。
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前辈作为茅山传人,也看不到吗?”
郑秋山见状,手就收了回来,同时也有些遗憾的换了个换题:“应该是我问你,关乎我茅山赶尸人的传说,世间人无不嗤之以鼻,为何你就信了?”
韩昭愣了一下,反手就指了指东海的天:“天人我都见了,地鬼很稀奇吗?”
郑秋山对这个回答显然有些满意,不过他只是欣慰了半秒,转眼又皱眉问道:“既然如此,何不去请教天师府?若是连天师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我这小道行只怕派不上……”
他的话还没说完。
边上的韩昭已经摊开双手,等到郑秋山停住话音后,他才一副无辜的样子说道:“无解啊,找不到他们。而且我觉得这回的事情,天师府恐怕不靠谱。”
“实不相瞒,我家清濛拜了天师府,得了一宝器,此器为杯名为大荒,曾在莫王山捕获一道元神,却又被其逃走。”
“昭今日来,正为元神一事,向前辈请教。”
郑秋山恍然大悟,进而抿了口茶,想了想:“化神一事,唯有巅峰六境方能做到…”
韩昭立马抬手将他打断:“化神以识与通御元神是两回事…”
郑秋山瞬间将他的手给挪开,并且猛地贴脸问道:“这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这时,韩昭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
在他看来其实很简单。
化神以识是为神识。
通御元神则是神魂出窍。
前者是和内力一样的可消耗气力,后者则更倾向于一种现象,或者招式。
但是不论神识也好神魂也罢,都属于道门古法。
如今江湖中已经少有记载,鲜有人知,否则像梅洁这般精通‘化神以识’的高手,只要掌握通御元神的道法精要,拿捏小小鬼怪只是轻轻又松松。
‘上辈子没能修炼成仙,理论倒是被灌输了不少。’韩昭心想这可不好解释。
但是不等他找补,郑秋山忽然又指了指他胸口,浅问道:“可是有过高人指点?可否引荐一番?”
忽然,韩昭的左眉飞了起来,有点始料未及。
这倒是省事。
不过‘方佩里住着高人’之类的事情,他可从来没有设想过。
总之,先稳一手?
韩昭尝试着利诱道:“先请前辈教我,通御元神?”
郑秋山当面的考虑了一番,然后冷不丁的开始讲授:“想来你也听过,世人称我茅山之道为鬼道,是亦真,是亦假,真假虚实间宛若幻梦一场,便是凡间之生活、死葬、阴阳、两元……”
“而说到我茅山赶尸,此尸又分为两种,一为尸鬼,二为魂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