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代枭雄,这一点没有人会不承认。
曹孟德有着雄才大略,而且才学不俗,这一点也没有人会不承认。
但是....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孟德写出这么一首《蒿里行》或多或少让人感觉有些过分了,最起码刘禅就感觉非常过分!
前半段也就算了,他曹孟德嘲讽一番曾经的盟友和敌人,但最后面那四句....他曹孟德是杀的人少还是屠得人少?
对于这种一边不把人当人,一边感慨这乱世死人太多了的行为,刘禅还是要痛恨自己读书少,想了半晌也想不出来应该用什么言语和词汇来形容他的这种矛盾行为。
不过诸葛亮却是似乎能够理解这位曾经逞凶天下的曹孟德。
“其实亮最近看曹孟德的诗作也是颇有感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话曹孟德写的极好,加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也就可以说清楚为何现在曹魏那边这股清谈之风是如何的重了。
说到底无非是这心中的纠结与矛盾罢了。
无论是当年的何晏,还是现在的王弼、阮籍、嵇康这些人,他们虽然清谈说玄,但哪一个不是对这天下也有着自己的憧憬。
或是曾经也有过仕途的渴望。
但...这天下如此模样,他们又能如何?
家世,过往,还有自己的这一身所学让他们只能在曹魏的朝堂之上沉沦。
可不管是曹爽还是司马懿,亦或者是曹魏这朝堂内外的众多势力,他们看得出其中的问题,却又改变不了这里面的问题。
甚至...他们不敢去改!
他们对人性希望得到不朽,也高歌那些英雄豪杰,同时也羡慕着那些先贤的意志与过往。
可是...他们又以玄来认为人之生死乃是虚无,因此想要靠着建功立业来达到不朽。
可是他们却又没有这般能力,或者说没有这个机会。
不只是他们自身的才能,还有这如今曹魏乃至天下的时局以及这天下的大势,让他们无能力为。
从而这群人从里到外无不透露着矛盾二字,最后干脆就选择了逃避。
既然改变不了这个天下,又无法放过自己,也无法让自己成就不朽之业,那干脆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寄托于诗歌之中。
吃着五石散,就着醇香美酒,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隐居度日,最后清谈论道。
这就是他们的原因。”
“.....”刘禅听着自家相父的这些分析,他似乎听懂了,又似乎听的不是很多,最后想了半天还是给出来了一句经典的评价。
“所以...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