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允许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发表意见,但..刘璿未必听从。
当然,这么做的好处很简单。
刘璿要大兴教化于天下的事情几乎遇不到任何阻碍,如果有...旁边请早!
但坏处就是...这群大儒是真的喜欢议政!
而且稍微有点看不过去的,也不管事实如何,不管大汉是否接受得了,就按照典籍之中的教导,一顿叨念。
让刘璿一上午的时间喝了最起码七八盏参茶顺气。
而推行教化,只是刘璿的第一步,他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按照当初马钧留下的笔迹。
以朝堂之力,在京师周围,汉中,南阳,汝南,淮南,丹阳这几个地方设立纸张作坊和雕刻作坊。
大力推行纸张和书籍,不断雕刻新的典籍。
当然,压力...还是一旁的那些大儒身上。
因为刘璿依旧会从儒家的典籍开始。
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刘璿很清楚,儒家有很多的问题。
但儒家在德行要求这上面确实是有着很大的可取之处,或者说非常重要的理念。
让天下人都能够读书认字明白道理,这自然是刘璿的愿望。
可如果天下人有了这个能力,开阔了眼界,但是...德行却是没有跟上。
那么他们学的越多,对于这个天下来说,越是糟糕。
所以德行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至于其他...大汉无数子民,哪怕是万里挑一,也足够挑出来自己想要的那些真正符合刘璿心意的人才了。
司马师看着不断推行教化的刘璿,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反对。
甚至还提出来了许多非常重要的建议,帮助刘璿弥补上了很多的问题。
让刘璿的国策可以顺利推行下去,哪怕是地方遇到了阻碍。
司马师也是毫不客气,该拿下拿下,该劝说劝说,保证刘璿将自己的国策全面推行。
这一下,让刘璿更加的吃惊了。
他这是在干什么,他心里很清楚,他相信司马师也很清楚。
如果真的让他将教化这件事情做下去了,那无异于在砍断世家豪族的根。
刘璿都已经做好了对方会疯狂反扑的准备。
可是最终换来的却是对方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一下...刘璿有些真的接受不了。
就在刘璿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
紧闭府门许久的丞相府终于是传来了消息。
“丞相请陛下在宵禁之后,带着杜预,姜维,张华,张苞等诸位重臣前往丞相府一趟....”
当诸葛融带着诸葛亮的意思来到刘璿面前的时候,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汉皇帝,终于忍不住长出一口气。
“丞相...终于还是要出手了!”
“朕就知道,丞相绝对不会不管大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