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中众人侧耳倾听,就连高一功、张鼐、李来亨、慧英、慧剑与慧琼也听的异常仔细,都想对姜黎的治国方略作个了解。
其实他们已经认可了姜黎的分析,关中在阿济格与多铎的两路夹击之下,多半守不住,唯盼于荆襄立足,然后励精图治。
如能从姜黎这里到得真经,没淮儿真能站稳脚跟,徐图反攻。
待姜黎说完,盐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梁有道轻咳两声,问道:”总管爷,请恕老夫直言,没了盐引,还要我等盐商何用?”
“梁老问的好!”
姜黎点头道:“大明实行食盐专卖,不论产盐还是吃盐,都由朝庭管理,吃盐不仅限定专门供应渠道,还要定点定价销售,致使百姓不是有钱无处买盐,就是盐太贵买不起。
近几年来,崇明盐场卖给盐商的平均价是每斤五厘六,而在湖广江西,每斤盐卖一分五厘,南京一分二厘,既便算上运送,中间转售的耗费与合理利润等诸多因素,这个价仍是高了,致使私盐泛滥。
虽有严刑酷法,也屡禁不绝,反愈演愈烈,根源便是老百姓吃不起官盐,想必诸位也很痛恨私盐,可是?”
盐商们敷衍的附合。
张鼐小声道:“姜公子做了充分准备,看来盐商没好日子过了。”
“哼!”
李来亨哼道:“盐商为富不仁,偏姜公子假仁假义,要换了我,直接抄家多省事,千把万两银子到手,做什么不能做?”
高一功非常认同。
话说自李闯起事以来,对乡绅富户杀头抄家,放着省心省力的法子不使,非得绕来绕去,也是没谁了。
换了他,唤来大军围住,给盐商开个价码,拿银子赎人,不交银子,往死里打,打到肯交为止。
姜黎又道:“盐业是国家支柱,民生根本,崇祯年间,盐业已近乎于崩溃,如今只剩东南半壁江山,江北却有刘泽清、高杰残部、刘良佐与黄得功设榷收税,江南还有浙江盐场发卖食盐,我就问一句,既便没有两淮盐业总公司,诸位又能撑多久?”
“这……”
底下议论纷纷。
姜黎确实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用现代话来说,盐业极度依赖全国大市场,如今江山破碎,军阀林立,还贩什么盐?
既便以盐商的富庶,啃老本也啃不了多久,毕竟开销大。
姜黎趁热打铁道:“前面我提过荷兰,这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国家,什么是市场化?
供需价格由市场买卖双方自主决定,而不是官方强行干预!
所以我废除盐引,放开食盐销售,就是推动食盐的市场化,但是食盐质量要从源头掌控,质量不过关,会吃死人,故而把两淮盐场改组成两淮盐业总公司。”
说着,姜黎冷眼一扫,盐商们大多神色沉重,有几个欲言又止,可还是什么都没说。
“呵呵~~”
姜黎呵呵一笑:“要说对各位的影响,肯定有,但不会很大,甚至还能淌出新路,周总经理,把两淮盐业总公司的家底让诸位看一看。”
“是!”
周炳春拿出一叠簿册,给每名盐商发了一本。
这是两淮盐业总公司的资产核算表,众人纷纷看去,看的异常仔细,渐渐地色变!
芦苇草荡居然也能算资产?
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当看到最后的净资产是31856000两时,黄明经忍不住道:“总管,给我等看这账簿究竟是何意啊?”
姜黎道:“两淮盐业总公司的净资产核算有理有据,已经按照龙门账法,分门别类的列出,对此不再另行讨论。
但是,这世上吃什么都不能吃独食,所以经过慎重考虑,两淮盐业总公司的资产按一千两银子一股,拆分为31856股。
其中内府务控股五成一,即16245股,其余股份向民间公开发售,以盐商优先,每年享受分红派息,并可参与股东大会的召开,共商盐业大计。
不知有谁愿意认购?”
“轰!”
底下炸开了锅!
这不就是抢钱吗?
一千两银子一股,一百股就是十万两,一千股则要一百万两,发卖四成九的股份,内务府立将进账一千五百六十万两!
要说捞钱的手段,张太岳都没这姓姜的狠!
高一功等人也是面面相觑,表示学到了。
“诸位!”
姜黎又道:“也许大家会认为我是勒索,那好,容我先为大家算笔账。
如今太子只坐拥扬州一地,待来年打退了清军,何时去南京不好说,但江北各地必望风而投,新纳的盐场也将置入两淮盐业总公司名下。
若是连三千万两的净资产都少见多怪,我只能说,见知限制了你的想象,佛门中的见知障,说的就是你们!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得了海州盐场,净资产算到四千万两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