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2 / 2)

🎁美女直播

竹林里确实住着魔头,只不过魔头“抓走”小孩并不是拿去练功了,而是让他们进入学堂、读书识字,为走出大山、去见外面的世界做准备。因为居巢人的身份,若非公子琰,这里的孩子很难在别处求学生活。只是似对方这般急功近利之人,竟会愿意耗费心血做这样一件几乎不会有回报的事,若非亲眼所见,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能教书的夫子千千万,你为何独独要留下他?你连老唐都不肯出手相救,如何要我相信你会救起一个素昧平生、半痴半傻的江湖乞丐?”

入秋晨起的风冷飕飕的,那连喝口凉水都受不住的公子就停在窗后,定定望向院中一草一木。

“青重山书院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百年间流转过的名儒大宗无数,资质最普通的教习更是万千,那些年我在书院打过交道的共有十三位,但这些年我想尽办法、四处搜寻,最终也只得这十二幅画像。否则,你应当可以看一看他昔日的样子。”

秦九叶终于顿住,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什么。

“你是说杜老狗是书院的人?你将他关在这里,该不会是怕他泄露了你的身份……”

她的质疑还没有说完,对方已经轻声打断道。

“不要那样称呼他。他本姓孟,单名一个珂字。珂雪无暇,就算一朝落入泥污之中,也不会改变高洁的本质。他不是书院学识最渊博的夫子,又有些固执的小毛病,看起来有几分窝囊。书院中的教习常在堂前惩戒学生,而他嘴上唠叨严厉,板子却从没有真的打在学生手上,都打在了身前的石板上。时间久了,石板上就留下一个凹痕。旁人问他石板上的凹痕从何而来,他便说是自己打瞌睡时磨出来的,院中同袍笑他懒散,他也都一笑了之。”

“少年心性轻狂,青重山书院中的少年更是如此。他们看不起这样的老师,每日练习结党之术、操弄风云之法,当面恭敬行礼,背后言辞轻蔑,而我常是他们簇拥的对象,附和两句也觉得无伤大雅。毕竟在我的记忆中,他只是个对不上号的名字罢了。”

与昨夜讲起丁渺时不同,此时的公子琰全然褪去了那些阴冷孤执,变得近乎随性平和,这或许是来自将死之人逐渐显露出的死寂,又或许只是挣扎一生终将迎来命运审判前的平静。

回忆中拼凑而出的人形似乎有些陌生,可细瞧竟同自己认识的那个杜老狗有些相似轮廓,都是一样的不得志。只是一旦想起杜老狗那缺了指甲的小指和不时疯癫错乱的模样,秦九叶便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有着那样过往的一个人会沦落到如今的样子。

“你若真是他的学生,他怎会认不出你?还是说……你与他曾有过什么过节仇怨,以至于曾经对他做过什么可怕的事,以至于让他彻底忘却了过去、甚至忘却了自己是谁?”

“我的仇人有很多,恩人却只有一个。只可惜,做我的恩人,下场是如此悲惨。”

公子琰说罢,推着木轮椅靠近一旁书案,一手拾起磨了一半的墨,另一只手将纸张铺陈开来。

“书院犹如雨水丰沛之地,滋养每一个少年人的抱负,我有太多想要实现的设想、太多想要突破的禁忌,朝堂无法盛下我的野心,我便将目光投向了江湖之所。入山庄第二年,我已出尽风头,狄墨手中那本写满朝中秘辛的名录有一半出自我的手笔。江湖中谁人不知天下第一庄影使手段了得,朝堂之下我是人人渴望靠近又忌惮被卷入其中的暗流,我走到哪里、哪里便会为我施仪立杖。我被权势带来的美妙迷惑了双眼,以为这便是我应得的人生奖赏。直到七年前,老天决定假丁渺之手向我讨回这一切的代价。”

李樵逃离山庄便是七年前、新帝登基后第二年的春天,之后不久丁渺因此受累被关入塔中,苦熬半年后将恨意报复在了公子琰身上,算一算时间应当同眼下一样正值秋天,如此说来……

早前与邱陵等人在船坞中的秘密交谈再次浮现在眼前,秦九叶抬起头、恍然开口道。

“所以……你就是南宫家邀请的那第四十四个赴宴之人。”

秋末正值霜重寒起之时,彼时的孙琰应御史中尉南宫冀之邀赴迷苑水榭秋宴,却在当晚第一次发病,屠尽满院宾客乃至南宫满门,之后便为天下第一庄与朝廷联手追杀。

“南宫比我年长四岁,却似同辈、亲同手足,然自我入山庄以来,便总是聚少离多,那是我们时隔多年后第一次相聚,为了赴宴我推掉了很多事。然而……”

公子琰的声音戛然而止,这是他今日第一次因情绪起伏而中断,半晌才提笔在那新铺好的纸张上书写起来,笔尖摩擦纸张时的细微声响,将他的声音衬托得愈发有气无力,像是在这一瞬间泄掉了许多东西。

“断玉君托呈羽暗中调查此事,他所查到的一切或许比我记忆中还要清晰一些。离开迷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混沌绝望中逃亡,我不知晓自己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晓这一切背后的关联,直至第一场冬雪落下。”

“老天就是如此顽劣不堪,喜欢用相似的命运去惩罚狂妄之人。当初我带人追杀甲十三,数次将他逼入绝境。而不过半载之后,走投无路之人便成了我自己。甲十三在山庄时举目无亲、无人能依,却得李青刀相助。而我曾经一呼百应、风光无限,一朝之间却落得众叛亲离、穷途末路,还不如一只街边的野狗。我此前半生曾收获过多少荣光,那一刻心中便滋生出多少仇恨。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那个愿意在绝境中向我伸出手的人是谁。”

“彼时我已是伤重力竭、强弩之末,情急之下兵行险招,想着灯下黑的道理,折返回了陵湖,拼着最后一口气连夜潜入青重山后山。我是书院出身,知道那里的密道,不料却撞上在后山观星的老师。他救起我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再第一时间认出他的脸,是先看到了他身上那身书院的芰荷纱,又看到了他腰间挂着的铜削,这才慢慢想起有这么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