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亩的T026号籼稻如今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已进入了返青分蘖期,禾苗高过了人的膝盖,这也是禾苗进行营养生长的时期,决定了之后的抽穗数,穗粒发育的关键期。
前段时间持续的低温,让禾苗的返青情况不容乐观,这段时间天气晴朗,反而温度又升了上来,每日平均20度左右,是一个十分适宜的温度。
之前因为几场降雨导致气温降低,T026号籼稻没有表现出它该有的抗寒性,出现了青枯,让云纱一度十分担心,便打算“夜灌日排”,只是二十亩田操作起来几乎不太可能,于是和林乔等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只划定三亩良田精心照管,其余皆平常管理。
云纱走到田间时,惊喜地发现那三亩最靠近湖的稻田,额外挖了两条条很适宜的沟渠,用来控制田里的水量。
一条地势较低,一条地势较高,控制水流进流出的走向。
当然,这两条沟渠能挖,也是取决于这三亩田的地理优势,那是得天独厚的,很难在随便一亩田里复刻出来。
“云娘子,你看可还满意?”
云纱看向说话的人,笑道:“赵先生,这定是您与孙先生的功劳了?”
他们就是当初跟着林乔一块来这里的,云纱不知他们的身份,他们自称是粮商,分别姓赵和孙,其余什么也没说。
不过云纱也有猜测过,他们应该跟林乔差不多,是有特殊官职的。
“不敢不敢,是你先提供了思路,我们不过照葫芦画瓢罢了,说来这排水渠的规划还是林公子的功劳,因为这地势虽好,却与湖太近,湖水连接着地下暗河,水位会在不同气候有所浮动,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好的。”
林乔倒是很谦虚,没有提太多,只说了眼下的问题。
“如今青苗长势不错,你之前提到这段时期是生长关键时期,也就是需要施肥是吗?”
“是,如果能提供营养物质的话,自然更好,只是……”
云纱皱了皱眉。
只是古代没有化肥,有的是有机肥料,例如人畜的粪便,或者腐烂过后的一些植物等,但和现代高效率的化肥还是差的远了,可以说完全不能比。
赵越道:“正常情况下,农户在开春插秧之前,都会用草木灰肥田,在云娘子眼里,草木灰不管用吗?”
“不,草木灰自然是很有用的,只是不够。”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生长元素就是氮,磷,钾,草木灰属于钾肥的一种,只是含量有限。
最重要的还是氮肥,因为氮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被其他元素取代,且对于农田系统来说,氮是很容易流失的元素,植物仅靠土壤、水以及空气获取的话,是很少的。
虽然现代人开始追求有机农业,追求绿色食品,对化肥什么一听就很抵触之类的,但那都是吃饱饭之后的更高追求,重质不重量,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追求这些简直天方夜谭。
化肥的确能在提高作物产量上发挥极大的作用,这就是不争的事实。
就这一点,她与林乔等人商谈了很多次,始终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林乔等人跟她提出了很多种类的肥料,但他们对于肥料中元素的认知十分有限,只是经验之谈,而云纱又对古法肥料制作方法认知不够,所以双方沟通还存在一定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