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在修士引气入体之后,虽然锻炼身体和精神、增强吸纳灵气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东西,是悟。
绝大多数无法筑基的人都卡在这上面——炼气修士达到筑基,靠的不光是数年如一日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在修炼中的某一刻,突然领悟到天地大道,对事物的理解进阶到新的层次,这才是筑基的真正要点。
而如何才能顿悟呢?
道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能由修士自己去领悟,从书里看、听师父说都是不管用的。
但道并不是高不可攀。就算是芸芸众生中,一天也没有修炼过的凡人,也有许多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天地大道。
这些人往往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木匠从木工活里悟道、厨子从一茶一饭中悟道、车夫从条条大路上悟道;而就算那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和他们一样,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力当中,悟着自己的道。
所以所谓炼气,其实不该叫炼气,该叫悟气。领悟这天底下的灵气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如何轮转。
那么炼气期的少年们要怎样才能快速悟到自己的道呢?
困在洞府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走遍天下行万里路,倒也不必。
炼气期修士想要筑基,真正的捷径是:找到自己真正擅长、有天赋的事,然后专心致志的做下去,从钻研中悟道。
所以谢青青才说,这个修真界对炼气期弟子的方针——让他们日复一日专心修炼——其实是南辕北辙了。
在这种传统下,就只有那些阴差阳错自己找到了路的人,能够快速入道。
就比如那个所谓的天才谢清风,其实也只是对武杀一道颇为擅长,又爱好挑事打架,才得以年纪轻轻就修为超群。
而那些看似天赋不如她的人,也未必真的不行,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领域而已。
不过,虽然修真界的那些传统师父们一刀切误人子弟,谢青青也很能理解他们。
毕竟面对一个才刚刚炼气的年轻人,要找出他擅长的领域,其实是极其困难的——对一件事有没有天赋,怎么都得认真做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要是想筑基就得带着徒弟把所有领域都试一遍,师父可就要累死了。更别说不是谁都有耐心,在炼气的徒弟身上花那么多精力。
不过这对谢青青不是问题,她的那摞教参和好不容易习得的技能伯乐,不就是干这个用的嘛!
谢青青简单讲述了这套理论,接着便让徒弟们考虑自己的修炼计划,然后按点名顺序挨个找她讨论。
当然,说是一对一讨论,其实也是谢青青趁机用伯乐观察对方的面板,根据数值提供建议了。
眼前的徒弟们虽然还是少年少女,但有的对剑道有天赋、有的擅长炼丹炼器,有的则在画符布阵这方面有更强的领悟力。
说起来很有趣。在谢青青点出他们的所长时,大多数徒弟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仿佛一直以来的心事被人说中。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将信将疑的,但也都听掌门的表示愿意试一试。
谢青青把天赋相似的徒弟聚在一起,分成数个小组,提供一些书和材料,让他们自己研究着练,有搞不定的再来问她——毕竟这个阶段,也不指望他们真做出什么成绩,重点是悟道。
等筑基以后,灵力大幅度提升,法术丰富度也增加,才算真正踏上仙途。
“你适合剑道小组,可以重点去修炼一些轻灵的剑法。”
“你适合丹道,尝试去炼些丹药或许会有所收获。”
“你适合……”
看到面前的人,谢青青顿了一下。
“掌门,您看我适合什么呢?”在他面前,这位小班长抄竹热切的注视着他。
谢青青躲闪着他的目光,难以置信地重开了一次伯乐。
然而这一次,谢青青再也无法否认——
与这个积极好学的青年相对的,是他的面板,居然每一项参数都只有一点点,并且十分平均……
有的人,似乎真的天生一无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