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科长下午带着小郑去子弟小学。
他对标语案追查的结果不抱乐观希望。这次追查让他知道了保卫科平时管管内部治安保密还有职工打架的事情倒也应付得差不多,但是真正干案子侦破还是很外行,字迹比对更谈不上专业,指望他带保卫科这几杆枪破案是不可能的。至于市局接手以后怎样,上午和老王的谈话他感到按市局的侦破办法真是劳民费时的大阵仗,大海捞针一样,职工家属很多人不会积极配合;至于笔迹鉴定,虽然市局更专业,但是从他自己来看,这油漆笔写的字本来就跟钢笔铅笔的笔迹有差别,而且明显作案人故意改变了书写习惯,写得歪七扭八像小学生一样。当年他也刷过标语,和平时写的钢笔字可是差远了。这次比对小学生笔迹,有几十个笔迹都看着像,可见笔迹鉴定是件不靠谱的事。尽管市局有笔迹鉴定专家,他也不觉得会有什么肯定的结果。
倒是老王说到的作案的人往往心虚,会有意掩盖作案痕迹的话对他很有启发,冒名、隐藏、躲避的人应该是追查的重点,这是作案人可能露出破绽、调查能取得突破的地方。
王书记和蒋校长接到了钱科长提前打来的电话,在办公室等候着。寒暄之后落座,王书记给他们倒了两杯水。
钱科长将市局的布置和厂革委会积极配合的决定给两位小学领导讲了一遍,接着表示自己是来这里和小学一起检查有无遗漏和其他线索的,自己会把这个事情跟到底,希望学校方面配合。
蒋校长先发了言:“我听钱科长刚才的意思,不用再写一遍笔迹,只是检查上次提交笔迹有没有遗漏,是这样吗?”
“是的,笔迹已经交到市局做鉴定了,没必要重新让大家写一遍。市局特别关注上次发生的冒名顶替和漏交的事,这是我们这次要检查的,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上次发现的问题已经报告你们了,现在又要查这个,怎么个查法呢?”王书记缓缓地问道。
“我来的时候也想了,两位校领导看这样行不行:先统计学校所有班级的人数和名单,还有教工的,然后跟上交纸条的数量和名单对照,这样就知道少人没少,少了谁。”
“学校可以统计人数和名单,但是上交的纸条不在这里。”
“纸条目前都在市局,这个我联系市局在那边统计一下。两边都统计好了就可以对照了。”
“学校的名单好统计,我们本来就有学生和教工名册,抄一份就可以。”蒋校长答道。
“学校有现成的当然好,最好还是由班主任和校领导核对一下,万一有什么变化呢。厂里每年调进调出的人员也有十来个,还不算新入厂工作的。”
“这个也对,”王书记对着校长商量道:“我看让班主任都核对一下顺便抄写一份,教工的名单我来写,你再看看。”
“好!那我去通知班主任,不过有的正上课,都通知到可能要晚点。”
“没关系,有一下午时间,我在这里等,我今天的任务就在你们这儿,呵呵。”钱科长呵呵笑着,相比平日那些鸡飞狗跳的保卫科业务,他每次来小学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蒋校长出门去通知班主任们,小郑跟上帮忙,王书记一边写着名册一边和钱科长闲聊。